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翰墨人生终无悔
赵有良 南 星
文章字数:3589
  张乾翰辅导学生练习书法

  张乾翰,洛南县人,生于1963年,2001年于中国书协书法高研班毕业,受教于沈鹏、张海、李刚田、林岫、吴振锋、薛养贤等老师,后又投师于著名书法家雷珍民门下,书法五体皆涉,尤以行草简帛见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商洛市书协副主席、洛南县书协主席。
  鲁迅曾评价中国文字“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感目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书法艺术。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一手漂亮的字一直被公认为有修养的一种表现。洛南就有一位一心在书法艺术上求道探索,勤奋于案牍之前,花费三十多载光阴练就一手好字,终成自家风格的墨池耕耘者。这位书法家便是张乾翰。
  初冬的上午,泡上一壶红茶,在氤氲的茶香中,与儒雅的张乾翰细道翰墨之路,畅谈书法人生,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幼承庭训 师出名门
  素有仓颉造字故里之称的洛南县,被誉为“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文化积淀厚重。张乾翰就成长在这处滋养了众多名人志士的地方,铸就了坚毅真挚的品格。
  佛家讲万事皆有缘法,乾翰与笔墨结缘,是在观看父亲写春联的瞬间对中国的书法艺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如痴情汉子迷醉于温顺可意的窈窕淑女,将所有的信念都倾注去了。
  从此,沙地、雪地,甚至冬天屋里上霜的窗玻璃都成了他幼时习练书法的“宣纸”。凭着聪颖和勤奋,十几岁时乾翰便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楷书。之后,他又临帖揣摩《玄秘塔》《颜家庙碑》《九成宫醴泉铭》等经典法帖,潜心于书法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从无锡书法艺专函授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的苦修学习,到沈鹏、刘炳森、张海、钟明善、孙伯翔、聂成文等名家的教诲以及导师毛锋、周持、李刚田的耳提面命和亲笔指导,加上自身的勤于悟道,乾翰真切地领悟到了中国书法的深邃和真谛。提起在书法之路上遇到的恩师,乾翰充满感激,不仅因为他们是名家,更是“明师”。老师们不仅书法水平高,为人处世也非常有见地,重书品更重人品的教育令他受益终身。多年来,张乾翰的生活与书法息息相关。下班回来,他总是扑在书桌前临帖读帖,墨池耕耘;而到周末,他又奔波于各种书法展览、博物馆、碑林之间,临摹思考。数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状态都在学习、研究、创作的循环中,终于逐步形成了质朴厚拙、天然醇雅的艺术风格。
  潜心书艺 厚积薄发
  走进张乾翰的书房,你会发现“帖书满架”——书架上、沙发上、茶几上随处摆放着各类书法书籍或者报纸杂志,四壁辅以古帖拓本,名家墨宝,俨然书法一洞天也。闲暇之时,他会抽出一本书,泡上一杯清茶,细细研磨前人的碑帖,心驰神往。除了大量阅读《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古文字学》《古典文学》《古今书论》外,他还悉数买回了全国最具影响的书论大家沃兴华、陈振濂、吴振锋、邱振中等人的著作,一一品读,细心琢磨,用于创作。他还应邀参加一些书法艺术研讨会,并经常与国内知名书法家切磋书法技艺。张乾翰说:“眼界决定境界,经常和国内外书法名家、学者接触交流,才能到达一定的思想高度。”“除了刻苦练习外,还必须讲究方法,否则容易误入歧途。”他强调学习书法,必须“取法乎上”,就是要向古代经典碑帖学习。他庆幸自己一开始学习书法时就直接进入经典书法的临摹,所以他的书作深得古人的神韵,法正端庄、遒劲敦厚。著名书法家雷珍民曾这样评价他:“不事张扬,扎根传统,功底扎实,用笔稳健,字型把握准确,且不为时风所左右,爱我所爱,写我所写……”
  一路走来,笔耕不辍的张乾翰沉迷于对经典书法体系的学习解读,无论是颜真卿的端严雄浑、书品贵重,还是王羲之的清雅绝俗、精妙自然;无论是赵孟頫的遒劲姿媚、酣畅圆润,还是汉简帛书的清远秀逸、含蓄高古,无不令他折服、迷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众多的传世经典名作面前,张乾翰完成了与古人的一次又一次心灵对话。他明白,创作的源泉来自于对生活的积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对技法的个性表达。在不断地耕耘、思考、学习和实践中,张乾翰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意识,确立了自己独立的书法美学思想。
  纵观乾翰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扇面、榜书小楷,均用笔精到,笔法古朴简净。他的作品五体皆涉,以行草、隶书见长,旁涉汉简、帛书。其行草取法二王,兼得米芾、王铎等,其隶书以曹全、史晨、礼器、孔宙、张迁、石门等碑为根基,集众名家之长,并潜心研习《老子》甲乙本、《阴阳五行》、《马王堆墓简》等汉简帛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笔法到结体,从气韵态势到章法布局,无不匠心独运,虚实动静、阴阳疏密、拙巧简繁的运用娴熟应手。起笔凝实率意,用笔流畅洒脱,落笔简洁利落,既宁静致远、意态高古、浑厚野逸、笔力遒健,又跌宕相间、刚柔相济、天真灵动、自然淳朴。重拙处力透纸背、大开大阖,精巧处闲云流水、笔断而意不断。转乘圆润,润而不洇,笔锋老到,老而不枯,法度严谨,布局笃慎。赏析乾翰的行草作品,如阳春三月漫步江南,清风徐来,水波乍起,垂柳拂面,似有丝竹管弦之乐乘风而至,令人爽目怡神。观其隶书、汉简、帛书,犹若秋月中天之时,焚香斟茶,独坐幽庭,素云绕月,竹影婆娑,月华洒阶,更漏时断,遥闻暮鼓晨钟、古琴华筝渺渺穿林而来,直逼“风过尘扫,灵台澄明空似镜;气定神闲,禅心雅趣油然生”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展、大赛并获奖,曾在中、日、韩、新等国家和港、台等地区参展。数十幅作品及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华兴时报》《商洛日报》《西部艺术报》等报刊发表或专题介绍。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及藏家收藏。作品及事迹入编《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家大辞典》《东方之子》、《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西部艺术家》《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博览》等50多部典籍,先后荣获“全国首届当代百名最佳书法家”“德艺俱佳书法家”“当代实力派书法家”等称号。
  临池不辍 传播书法
  正所谓书乃心画,字如其人。书法是书法家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创作理念的直接体现。张乾翰始终认为写字首先是做人,人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雅刚正之气。在他书法艺术的核心精神中有着中国书法艺术贵和尚中的理念。这种审美的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中便形成了“中和之美”,不偏不倚、中规中矩、和谐统一。在笔圆架方、体式均和的外在表现中,渗透着书家内在的书卷气息。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2007年6月洛南县文联主持成立了洛南县书法家协会,张乾翰当选为协会主席。他说:“书协的责任就是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更好地传播与弘扬书法艺术,书法家要有社会责任与担当……”在快餐文化盛行而书法艺术日渐式微的今天,他认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书法,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传承和发扬。他邀请中国书协会员及国展精英来洛培训、举办各类展赛与笔会,每年春节前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送书法进工厂、进社区、进千家万户活动络绎不绝。尤其是近几年来,上门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教他们运笔写字,释疑解惑,许多书法爱好者屡创佳绩,有效地推动了全县书法艺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洛南县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名,省书协会员38名,市书协会员39名。为了培养书法新人,张乾翰带头在洛南中学、西关中学、永丰中学等学校建立书法培育基地,为学生讲授书法一百余场次,听课人数一千余人次,数十名学生成为高考书法艺术考生,帮助他们用书法艺术实现了大学之梦。
  谈到当今社会某些书法乱象时,张乾翰说:“书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打着创新的噱头乱了规矩,笔墨当随时代,在创新中发展,写出现在社会真正需要的作品。”他认为,书法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发展,要有作者的特点,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独特的味道,才有艺术品的不可复制性。在他看来,技法和学养是艺术家的生命。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技法之外,书法家还要不断增加学识,能够精研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语言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好的书法一定由气质、风度、学识、修养等多方面凝练而成”。这些学科有助于书法家提升精神境界,如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追求人生高尚的灵魂等,从而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端方者字朴,高古者文雅,低调者宁静。以字观人,不难发现乾翰执着的追求,以寂寞之怀,写胸中浩瀚的君子品格。观乾翰的书法,在沉静中影射着灵性和奔放的光芒。从他书法的撇捺顿挫抑扬中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灵动之美,能诠释生命原本的喜怒哀乐,这便是张乾翰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艺无止境,愿张乾翰的书法艺术,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矫若惊龙般地遨游于艺海!
  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乾翰身兼数职,但不论公务有多繁忙,他始终坚持每日临池不辍,书论兼修,在纸与墨,黑与白之间书写快意人生。不泥古,不妄作,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在发扬传承中抒写真性情,磨砺真功夫。展望未来,醉心于书法艺术的他,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