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青春
王 越
文章字数:1622
  三个多月前,树叶还绿着。那些天的雨,还在脑海里哗哗地下,我感受到了关中平原上空那一团团不安的乌云,一刻也不停地变成水滴从几万英尺的天空坠下,来滋润这辽阔的八百里秦川。
  记忆中的九月总是多雨的,但好像不是和气候有关,而是时间的流逝,夏天的末尾都付诸于这无尽的绵绵秋雨中。我在这里的日子已经开始了,很幸运可以上加拿大外教的课程,每天来往于南北两个校区,融入了一个新集体,仿佛是命中注定,仿佛是刻意而为,本不相干的你我他,都相聚了。我要读研了,或许有人觉得那是段艰难的路程,有人觉得那是人生价值,有人觉得那是在浪费自己的年华,还有人觉得那是学历社会的必然。其实,我也不能确定这是什么样的一件事。本科四年仿佛一夜之间就结束了,望着寄回家中的一堆堆行李,我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好久没缓过神来。我默然地度过了毕业后的日夜,有关离别的,有关校园的,有关那些熟悉的面容,我嘴上都只字不提了,唯一能想到的是那条道路上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绿得有些耀眼。而我所希望的青春,就像那满树的叶子。
  大学总被认为承载了很多美好的事物。那里随处可见的是经历高考后智商至少都在九十分的人,活跃在学生会或社团情商也至少在九十分的人,更是充满激情与创新的地方。可这个社会太残酷,现实太无奈,你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自以为快人一马,别人早已通过了GRE。你饭后跑跑步自诩培养爱好,别人早背着吉他去上课了。等你得空,辛辛苦苦去做一天兼职挣60元人民币,还不够“富二代”的一顿饭钱……当然,什么事都不是悲观的,除非你很鄙视这个拼爹的时代。记得大一时参加了一个文学社团,满怀热情地投入,早早地退场,不知是自己的兴趣太不纯真,还是社团领导的散漫。后来到大二听说新社长上任了,我经常在校园的人群中一眼看到他,穿着印有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背一个印有同样头像的军绿色革命包,很富有战斗性的姿态,走起路来倒像个文弱书生。就这么一个男生,后来他独自一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组织大家阅读优秀书目,招募同学去河南农村参加社会调研等等。当这些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时,我更多地是一个旁观者,我甚至开始有些崇拜他,可我始终游走在这个团体的边缘,有些恨自己当时的麻木了。我不知道那些校园“风云人物”毕业后可好,因为谁也扯不开就业的话题,而谁也不想过多的触及,但谁都想有个好的“归宿”。我们的青春就在这一场场招聘会与一场场考试中消弭殆尽。
  过完了整个夏天,忧伤并没有好一些”。曾经我憧憬了那么多我会经历的生活,都还没有发生,却已经听到校长在《毕业生》的背景音乐里念着他的寄语。那天天空忽晴忽阴,我坐在花坛上静静地朝主席台望去,只是听到主持人念到我们班长的名字时,忽地眼睛发亮,因为他要自愿去西藏工作。那天,我突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或是精彩的,或是奉献的,或是平庸的,它发生过,它存在着,不一定是自己幻想的那样轰轰烈烈。时代不同,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像深山清泉静谧而曲折地流淌着,一去不返,纵使我恋它千百遍。
  两个多月前,我有幸见到了一个人,聆听了他的演讲,也算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自己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记得我在他身边徘徊了好久,看他在给一个同学的书上题字,目光专注,缕缕白发掺杂着零星黑发,面容神采奕奕。但仅仅四十天后,惊闻他因病去世!我难以置信,他是郑杭生,著名社会学家。给爸爸发短信说郑老去世了,他回复四个字“人生如梦”,瞬间,我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是啊,人生如梦,在我们风华正茂间,在我们奋力拼搏间,在我们谈笑风生间,在我们伤心啜泣间,在我们独自一人走在生活的道路间,仿佛一切都梦了一场,不断留下一声声揪心地叹息。但是,青春是场真实而永远不想醒来的梦,不是吗?
  那日,走在路上,踩到一枚枯叶,破碎的声音清晰地直窜我的心底,曾经那条路上的叶子也是如此了吧!还好,这里也有相同的路,粗大的梧桐树干整齐地排列着,等到来年春天,当我走到这里时,又会看到阳光下闪闪烁烁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