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寻找大山深处的致富秘方
记者 谢 非 吉文艳
文章字数:1227
  白鲁础村位于商南县南部与湖北交界的一个大山深处的高寒山区,这里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土地稀有而贫瘠,冬季寒冷而漫长。但就在如此严苛的自然条件下,白鲁础村村民刘光青突破猪苓种植技术,带领村民依靠猪苓种植发家致富。
  意外与猪苓结缘
  刘光青今年42岁,是村中为数不多的“致富能人”。其他村民还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农作物时,刘光青便已将目光瞄准附加值高出农作物很多的天麻。“我们这里是高寒山区,土地大多是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土壤,气温又低,很适合天麻的生长。”刘光青说,他从1990年开始种植天麻,一直都很顺利,也赚了点钱。但是2003年和2004年由于气候反常,地里的天麻近乎绝收,一下损失了五六万元。“精心栽植的天麻烂了一地,可无意中种下的野生猪苓却长得出奇地大。”刘光青在感叹造化弄人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随后几年,刘光青一直埋头进行猪苓人工栽培的研究。直到2007年,刘光青终于在猪苓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其实天麻和猪苓栽植很相似,我有十几年的经验,又到宁陕等地考察学习,使得两年生猪苓每斤能繁殖8—15斤,而其他地方每斤种子才能繁殖两三斤。”刘光青介绍说,根据地理位置、埋藏深浅和菌棒质量的不同,猪苓可以有多种种植方法,找到最合适的方法便能提高产量。目前,刘光青已经发现了五六种可用的密环菌,发明了至少三种种植方法,成为当地闻名的猪苓专家。
  致富不忘乡邻
  刘光青在自己富裕的同时,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们。刚开始,他按照市场价的一半,把猪苓种卖给村民。乡亲们遇到栽种方面的困难,他就上门免费指导。为方便上门指导,刘光青还在2009年买了个电动三轮车。“由于后来种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可能亲自到每一家,所以每次重点教几户,让他们再去指导周围的人。”问及为何要将自己辛苦钻研的致富法宝免费教给别人,刘光青说:“自己一个人富不算真的富。我想把猪苓种植在我们当地做大,做成支柱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刘光青觉得,如果家家户户都种猪苓,自己的猪苓也就不用费心看管了,也能和睦邻里关系。2012年,刘光青联合村里几个种植大户成立康泰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担任技术员。指着门前或不远处坡上被柏树枝覆盖着的块块土地,刘光青说,那些就是他发展的猪苓种植户,按今年每公斤250元的行情,种植户的净收入少说也有五六万元。
  探索致富新路子
  “他不仅在我们当地是有名的猪苓专家,就是在外县也是响当当的财神爷。”种植户张传华对记者说。由于紧挨着山阳县西照川,刘光青经常被邀请到山阳作猪苓种植培训指导。“对他们的培训也是免费的,因为都是搞特种种植的,可以互相交流最新技术。”就在2014年,刘光青以“技术换技术”的方式,引进了白芨种植。白芨也是一种附加值高、适合山区种植的中药材,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虽然价格没有猪苓高,但也能卖到70元一斤,而且市场缺口大,是山区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新路子。“我现在正在研究如何使白芨的产量提高,以更快的向乡亲们推广。”刘光青说。在我们采访结束时,他也开着自己新买的面包车上山采集覆盖在白芨苗上防止冻伤的松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