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承诺捐献器官的农民工
文/图 见习记者 董 楠 通讯员 齐荣强
文章字数:1858
王明升为尘肺病农民兄弟整理病情资料

  在镇安县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身患尘肺病,却依然关注着和他一样的尘肺病老乡,为他们送医送药送去温暖。在生命处于倒计时的时刻,还承诺无偿捐出身体器官。他就是柴坪镇向阳村打工农民王明升。
  得到爱心帮助
  王明升的家在距离柴坪镇政府10公里处的向阳村,滔滔洵河从村头流过。多年前,要养家糊口,他初中还没上几天,就到潼关金矿矿洞里做矿工。浓重的灰尘,有毒的气体,高强度的劳作,加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2004年和2006年王明升先后两次被确诊为尘肺病,妻子离家出走,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和弟弟也先后患上了尘肺病,那时的王明升同时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就在王明升与尘肺病魔作斗争的时候,2013年9月13日,民间公益组织“大爱清尘”的发起者王克勤向他捐赠了制氧机,并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教他开通了新浪微博,指导他利用网络替自己和大家发出声音。不久,一些爱心人士通过微博了解到他的情况,并给予他关心和资助。
  “就在‘大爱清尘’探访我之后的9月底,一位北京爱心姐姐找到了我,捐赠了很多衣物和资金。”王明升感激地说。之后王明升经常收到一些不知姓名的爱心人士给他汇来的救命钱或爱心包裹。在爱心人士的鼓励和帮助下,王明升慢慢坚强起来。这一年中他拖着病体走访了很多尘肺病人,收集资料,建立档案,还给予极为困难的尘肺病家庭捐赠爱心善款。王明升告诉我们:“我总想尽我个人的一点努力和一点力量,争取外界给他们多一点帮助,缓解他们的痛苦,只要我身体稍微能动的时候,骑着摩托车到他们屋去和尘肺病患者在一起沟通沟通,帮他们开导开导思想,主要是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走出疾病阴影。”
  我从爱中来 我将爱扩散
  距离王明升家不足一里路的任能平就是他经常探访的病人之一。躺在床上仅靠制氧机呼吸的任能平今年只有37岁,但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查出尘肺病已经有12年了。随着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妻子离家出走,现在的生活只有靠年迈的母亲负责照料。王明升在帮助联系制氧机后,还经常上门与其沟通。任能平说:“他这个身体走一两步都要喘好几下,就那他还坚持鼓励我。如果我没有得到他的鼓励,可以说我早已不在了……”
  王明升抽空就在微信上发布信息,希望通过进一步宣传尘肺病知识,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尘肺病的危害,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叮嘱身边的乡亲和亲人,注重预防,不再走他们的老路,让家庭永远充满希望。在王明升看来,他和村里的工友身患无法治愈的重症,他们唯一的希望在孩子们的身上。
  正是因为这样,王明升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呼吁,拖着沉重的病体,多方奔走,帮尘肺病人上学的孩子们收集助学申请资料。现在已建起尘肺病家庭子女上学档案150多人,涉及镇安县柴坪、东川、庙沟等多个地方。他的坚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尘肺病人的现状和他们的渴求,让许多爱心机构和人士伸出了援手,共为150多位孩子每人每学期争取到300多元的救助。同时,王明升还把爱心人士给自己的捐款,分文未动地救助了其他贫困孩子。
  倪俊杰是柴坪镇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父亲患尘肺病,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他母亲一人肩上,面临辍学。王明升得知这个消息后,多次上门看望,并鼓励孩子要学会坚强,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像倪俊杰这样的家庭,在镇安县还有很多很多,每次王明升收到爱心捐赠后,不管资金多少都会及时送给这些孩子们,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让爱相传,不断弘扬正能量。“非常感谢王叔叔对我的资助,我长大以后一定会像他一样把这种精神传扬下去。”倪俊杰坚定地说。每当孩子们得到资助时,王明升就显得特别的知足,长期的奔波和劳累在那一刻也就化成了促使他帮助尘肺病患者的无尽动力。
  签订捐赠协议
  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和日常操劳奔波,王明升明显感觉到以后的日子不多,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他有了日后将有用器官捐献的想法。王明升说:“在我生命的最后,把我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器官无偿捐献给社会,去帮助那些痛苦中的人。”
  2014年12月28日,省红十字会和医院工作人员专程驱车来到了王明升家中,征求他的捐赠意愿,并签订了器官捐赠意向书。为了能真正完成这个遗愿,王明升在签订捐赠协议后,又请来了两名村干部,嘱托他们在他病重之时,一定要帮忙完成他的心愿。
  面对未来,王明升希望国家推出公共政策来应对尘肺病这一世界顽疾,避免悲剧一再发生。王明升说:“社会上的爱心救助毕竟是有限的,只能救一时而救不了一世,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从帮扶农民创业方面来解决。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大山里的这一群体,让尘肺病人走出阴影,共享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