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近商山博士团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李 敏
文章字数:5105
  记者要给这些博士拍张全家福,部分博士还是忙于工作没能参加。
  彭晓邦博士在实验室做试验
  留学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赵志新博士在国会山留影
  王念良博士在日本近畿大学留学期间参加国际学术研究会与导师合影

  在商洛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级市,近年来,一批拥有着现代高等教育最高学位、最广博知识阅历的博士们扎根这里,为商洛的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更为商洛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纷纷选择商洛的背后,是商洛最高学府商洛学院“百名博士工程”计划的感召,也是这个欠发达城市为他们提供个人挑战和成长空间的考验。为了吸引人才,学校为博士生提供安家费、学术活动专项经费、校内学位津贴、过渡性住房等优厚的待遇,争取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建树。“从2014年开始,我们用5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100余名能引领和支撑学校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和优势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博士研究生,形成支持学校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基础。”商洛学院校长刘建林说。
  大山里走出的博士后
  “我是从咱商洛山里走出去又回来的。”刘宝盈博士说。现年47岁的他如今已是商洛学院副院长,也是学校第一位自主培养的博士生。
  刘宝盈来自洛南县永丰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一路寒窗苦学成为当时走出大山的大学生,1988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商洛学院的前身商洛师范专科学校任教。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已从教10年的刘宝盈逐渐发现尽管自己一直在努力,但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层次不高,对专业学科发展的理解还很浅薄,特别是科研能力较低,与做一名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恰好此时学校开始抓师资队伍建设,并鼓励青年教师出去进修。为了提高自己,更好的教书育人,不负优秀教师的称号和学校的嘱托,时年35岁的刘宝盈报考了母校的博士研究生。
  “毕竟已经毕业10多年,专业课和英语都得从头开始,我给了自己三年准备时间。”刘宝盈说,备考那段时间不论走到哪都要带着书本。“一度也想过放弃,但听闻2000年招收的博士中有一位河南老师都50岁了,还是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宝盈跨入36岁之际如愿收到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读博的时光是辛苦而又充实的。”刘宝英回忆,当年西大共录取了94名博士研究生,多数都是应届硕士,自己作为为数不多的年龄大的学生,时常被淘汰制压得喘不过气。“那年学校恰好启动升本工作,我作为物理系的负责人既不能拖学校后腿,也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学业,只好来回往返于西安和商州之间。”刘宝盈说。2006年6月,刘宝盈顺利完成学业,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2月又前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成为学校的物理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
  刘宝盈说,看着学校办学条件、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他觉得满足与自豪。虽然头顶“博士后”“正教授”等光环,但刘宝盈很清醒:商洛学院整体科研水平还不高,科研强校要走的路还很长。
  首位引进的博士生
  今年34岁的彭晓邦是2009年商洛学院升本后引进的第一位博士生,这在当时引起了多方重视。“当时的生物系主任王新军给我打了多次电话邀请我,副主任张向东到我们学校开会还专门找到我表达他们的爱才之情。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找工作都是去求接收单位,而他们的举动让我觉得非常感动,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就凭着他们真诚的热情,我就决定了来这里。”200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毕业的彭晓邦来到了商洛学院,成为首位引进的博士生。彭晓邦说,商洛山里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他所学专业相匹配,也为他提供了更大的专业空间。
  商洛地方经济薄弱,而学校科研条件也很差。在学校,彭晓邦从生物系(如今已更名为生物学院)老师,到实验室实验员、副主任,一步步走来都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和学校对他的支持。由他牵头和西农合作的国家林业局项目已经做了四年,目前已到收尾阶段。为了做好与西农合作的国家林业局项目“秦岭东段主要树种固碳能力研究”,他经常冒着严寒酷暑,深入秦岭深山腹地,作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为采集数据,常常要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方便面、榨菜和馒头,渴了就喝山谷里的清泉。2012年到2013年,彭晓邦有幸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安大略农学院攻读博士后。在国外的一年多时间,他被外国人那种对科研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感染。回来之后,他把自己在加拿大所学的先进经验带回了学校,并结合商洛特色,继续做着一些类似的研究。
  作为第一位学校引进的博士,彭晓邦深感责任重大,他先后主持了市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商洛地区林药间作系统综合效益研究”、省科技计划项目“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种间关系调控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局项目(子课题)“秦岭东段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固碳能力研究”等项目,他的论文《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某些生理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群落中6种植物光合特性研究》、《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中大豆辣椒的光合生理特性》等也先后在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生态学报上发表。2011年他被评为商洛市首届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荣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2014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首位女博士
  “我和程老师比较熟,算得上是朋友关系,像别人都有点怕她,而我就不怕,记得和她一起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当时跑遍了商南的沟沟岔岔,也吃了不少苦,但是程老师始终和我们一起,也许这段经历加深了我和她之间的感情。”商洛学院2012级中药药剂学专业学生文帅说道。
  文帅口中的程老师,就是商洛学院首位女博士程敏。2001年,从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她又在学校攻读了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作为商洛人的她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于2005年放弃了继续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了商洛学院。2008年,被学校任命为生物医药工程系副主任,现任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因为出色的成绩和个人能力,她也成为了商洛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2009年至2012年,她又在西北大学攻读了博士研究生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别人需要三四年才能做完的实验和课题,程敏用了一年半时间全部做完,是她的导师历史上第一个顺利毕业的学生,这也成为导师每次教授新学生时,拿来引以为傲的资本。
  在商洛学院,程敏主要讲授的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中药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同时还负责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探索教学改革,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一致好评。2012年,她荣获了商洛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在学校,她积极组织参加申报新增专业、学位点、实验室建设等,为学院专业建设不断努力。2009年成功申报制药工程专业、2010年申报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点、2011年申报生物科学专业学士学位,为专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主持并完成了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了学院科研项目3项,主持再研学院项目3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8篇。
  程敏很忙,在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内,她不时地看看手表。她告诉记者,一大早她已经开了两个会,下午还要开一个研讨会,现在养成了习惯,每隔几分钟都会看时间。而这样的大忙人,每天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也变得很少。
  情系丹江的吉林博士
  “我是追随我的事业来到这里的,我要以我的专业所学为国家的水利事业做点研究。”来自吉林省的赵培说,由于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是水文学,而商洛恰好处于南水北调中线,为研究考察提供了极大便利。赵培今年32岁,2010年从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博连读毕业后就职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在那里工作了四年,感觉研究所人才扎堆现象严重,大都毕业于国内外顶尖大学,做同方向研究的人特别多,很多重大课题争取不到。”赵培说,刚好之前在非洲工作的爱人到了成都,工作也不稳定,小两口均有点“怀才不遇”的失落。
  “我爱人是商南县人,之前过来谈过亲,对商洛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丹江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影响。”赵培说,商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清新的空气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2011年,赵培听说商洛学院有个人才引进政策,不但提供15万元安家费、5万元的学术活动经费、学位津贴,还提供过渡性住房一套,并为符合相关调动条件的配偶办理随调来校工作手续。“这些政策对当时的我来说相当优厚,既突破了研究领域的瓶颈,又稳固了大后方,我还是决定过来了。”赵培说,其实在跳槽时也有沈阳农大、陕西师范大学等抛来橄榄枝,但考虑到留在商洛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更有帮助,还有消费不高、空气好的宜居环境,毅然选择了商洛学院。经过院方与原单位的多次交涉,自己于2014年7月正式上岗。“来这里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原来的单位要求比较单一,就是做科研、写论文、申请课题项目,现在不仅要做科研,还要亲临教学一线。”赵培说,由于刚来商洛不久,对这里的基础环境还不太了解,所以准备趁着寒假去商洛境内的几大河流考察一番,然后再指导本科毕业生做毕业论文。“下学年我准备做丹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课题,希望能出点科研成果,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些数据。”赵培说。
  去年,赵培通过学校提供的15万元安家费,再加上工作后的积蓄,在市区购买了住房,爱人也因为配偶随调被安排进了学校实验室,有了稳定的工作。“一开门就能看见爱人和孩子的笑脸,在商洛我有家的感觉,接下来的心愿就是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赵培说,虽然生在吉林,可商洛更像他的故乡。
  海归博士在商洛
  赵志新今年32岁,是河南省安阳县人,2008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即申请到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迈阿密大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是美国最优秀、最美丽的公立大学之一,在美国公立大学中有着顶尖的教育水平,是首批8所“公立常春藤名校”之一。
  2013年12月拿到学位证的赵志新依然踏上归国的飞机。“虽然在国外生活了近5年,但感觉融入不了主流文化圈,而且国外的科研资金不如国内好申请,加上我女朋友还在国内,我就回来了。”赵志新说,回国后自己把找工作的目标瞄准在高校,最好可以一边教学一边做科研。“恰好商洛学院能提供适合我的岗位,而我的科研项目也要在这里实施,就来了。”2014年7月,这位海外留学的年轻博士踌躇满志地来到了商洛学院。“之前也担心过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但来以后还是很满意的,学校给的待遇很优厚,也尽可能为我的实验提供一切便利,两条高速公路前往西安也很便捷。”赵志新说。
  现在,赵志新正在做药用植物的功能基因筛选课题,以商洛山中“五大山药”之一的连翘为对象,找到决定其药用的基因或基因群。“如果找到,就可以将基因植入细菌中培养药物,摆脱植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实现中药材大规模、快速生长。”谈起科研项目,赵志新显得很兴奋,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担忧:“做科研必须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才是偶然。”
  除了做科研,赵志新还带了一门生物化学实验课。“与美国学生比,咱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善质疑,不敢发问,因此我的课堂比较松散自由,希望能培养学生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赵志新说。
  把学生送到国际数论会
  王念良老师今年46岁,是商洛学院自主培养的博士生,之前一直在学院数学系担任教师。“我是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从一名本科学历教师成长为博士的。”王念良说,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号召下,自己于1999年到西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派遣,前往日本近畿大学攻读数论专业博士学位。“当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只有两个名额,而且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达到要求,我还专门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了一学期。”王念良说。在近畿大学的学业是繁重又枯燥的,但回忆起来又是美好的。“那里有来自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学界前沿问题,很受启发。”王念良说,在日本留学期间自己共撰写5篇论文,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此后,王念良还在学校的支持下四赴日本交流学习,为学院的数论研究带来了新课题、新思路。
  在王念良老师的精心辅导之下,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应用学院专业学生李存璞与李育丞分别参加了第八届和第九届国际数论研讨会,并做了相关学术交流报告。“李存璞以在校本科生身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在历届数论研讨会上尚属首次,也开创了我院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先河。”王念良介绍,与会专家对李育丞、李存璞两位学生的报告内容、大方自然的表现以及英语口语给予了好评。据了解,数论学科一直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里的强项,国际数论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在数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商洛学院能够有教师和学生参加此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既开拓了师生的视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使得学校数论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