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文章字数:2042
    回眸2014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解决了一批难事,推进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全市经济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576.27亿元、增长11%,位居全省第四;财政总收入42.17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4亿元、增长13.1%;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930元、7094元,分别增长12%、14%;城镇登记失业率3.22%,物价上涨1.7%。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6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16亿元、增长26%,位居全省第三,其中民间投资占到51%。出台一系列稳产促销保市场综合举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47亿元、增长29.5%,增加值171.09亿元、增长20%,均位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7亿元、增长12.4%。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发展市级龙头企业20个,建设基本农田9.1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2.05万吨,农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迈出较大步伐。加快推进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光伏农业、高端饮用水、工业“机器人”、药物中间体提取等33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商丹园区电动客车、山阳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等重大战略项目启动建设。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首届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金丝峡5A级创建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评估,柞水溶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创建验收“美丽乡村”33个,全市接待游客3005.65万人次,综合收入153.29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合同成交额6977万元,专利授权160件,分别增长60%、16.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出台了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6大类65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47个项目建成。投资27.31亿元用于县城、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公路交通等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改造干线公路55公里、县乡公路28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87公里。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26亿元,建成通信基站1146个。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12个,实施搬迁1.6万户、6.08万人,落实国开行贷款35.6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52万套,建成新型城乡社区75个,7.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建成循环示范城市创建项目80个、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62个。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5365辆,拆改燃煤锅炉31台,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02个,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节能减排项目43个,淘汰过剩产能2.7万吨,节约标煤4.98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0.3%、1.8%、2.7%和5%。造林绿化32.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2平方公里。
    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7.4万户,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解决安全饮水13.13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3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90.56%,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升10%。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82亿元,实施医疗救助11.27万人次,临时救助9200户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建成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21个。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山阳、商南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商南“教育强县”、丹凤“双高双普”创建通过省政府命名表彰,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居全省第一。完成了市直职教资源整合工作,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惠及14.2万名中小学生。县乡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毕业生158名,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4种。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补助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增率为3.17‰。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20.35万户,“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我市在十五届省运会上获得了14金7银7铜的好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4.5%。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七年居全省前列。
    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释放。启动了新一轮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市镇、村撤并率分别达到22.2%、34.1%。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精简幅度25.3%。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4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企业1735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1.58%,位居全省第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5亿元、增长17.8%,外贸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增长5.76倍。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余额82.08亿元、37.04亿元,分别增长13.93%、14.93%。
    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扩大到所有区县,全市压缩“三公”经费开支3771万元,同比下降23.2%,清理超编超配公务用车81台,停建楼堂馆所项目13个。县镇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实行。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提案28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