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阳阴村的种药人
记者 方由朝 通讯员 李 冲
文章字数:852
  正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气,我们来到丹凤县武关镇阳阴村采访。
  村干部按我们意思,给我们推荐他们村有故事的人叫张新民。
  从务农到外出打工,再由打工到回村种植药材,51岁的张新民现在对自己的增收项目十分有信心。村干部介绍说。
  阳阴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0多公里,要去阳阴村,先要途经铁峪铺镇,沿山路直上,在水泥路尽头的一间房子里,我们一行见到了正在忙碌着杀猪的张新民。
  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老张兴奋地告诉我们,这头猪是省人社厅“双包双促”扶贫时发的,当时只有120多斤重,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现在有160多斤了,杀了猪,给明年做点腊肉,剩下的好好过一个年。
  接着老张开始给我们讲起他的故事。他2007年至2009年在西安一家货运部做管理工作,干了两年多后回家,就一直没有再出去过。后来经别人指点,有了种植药材的想法。2012年在阳阴村流转了10多亩土地,先后种植了6亩的猪苓和10亩的黄芪。猪苓的生长时节较长,3年才有收益,2015年就能挖了,黄芩生长时间较短,一年即可见效,亩产15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8至10元,每年可收益1.5万元左右。除此之外,今年还做了1.5万袋的袋料香菇,年净收益15万元左右。忙的时候,一家五口人都忙不过来,还要雇人帮忙。
  在屋里,我们见到了老张的儿子,老张告诉我们,大儿子也是在他的带动下种植药材的,谈起大儿子种植药材的经历,还是颇费周折。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回家,先是在武关镇街道经营“源之源”饮水机等净水设备,由于当地收入差,群众普遍对饮水、净水设备不感兴趣,苦苦经营两年后,亏损了4万多元,“源之源”的发家致富梦破灭了,大儿子也走上了种植药材的道路。在他的帮助下,大儿子流转了8亩土地,全都种上了猪苓。谈起明年的收益,老张的语气里明显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和期待,猪苓的市场价正高,明年父子俩14亩的猪苓就可取得收益,睡梦中都能露出笑容。
  谈起新年的打算,老张兴奋地说,希望大儿子能继续扩大种植,种上5亩的黄芪,发展袋料香菇至2万袋,让药材种植取得更大的收益,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药材,另一个希望就是正在渭南师范学院上学,明年即将毕业的女儿找一份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