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89)
若白
文章字数:1283
    说说“乡愁”
    “乡愁”这个词,近来很热火,媒体上频频出现。源于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决定说,在实现城镇化发展建设中,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乡愁”。
    “乡愁”是一个老词汇,也叫“乡思”。很久以来,不被人提起,或许以为它有点小资的味道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温馨的词语,说来就让人感慨多多,情思绵绵。它是人们对故园家山那挥之不去的恋念,永远铭刻在记忆深处抹不去的家乡人情风物的情景,是一种牵肠挂肚的情结,隔得愈久,离得越远,愈如浓烈的美酒,往往让你“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催人泪下,辗转难眠。中国人常说“叶落归根”。根在哪里?根在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有一个成语“背井离乡”,总是用来描述人生不幸,为生存所迫而漂流在外。因此,让人们“记得乡愁”,就极有人情味了。
    在我们的古典诗文中,关于乡愁的记载多不胜数,至今读来仍然让人心灵震颤,低回不已。
    《诗经》中那“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棲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就是乡愁的经典描述。西晋时,有一位张翰,字季膺。他在洛阳做官,一年秋天,他想起故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便坐卧不宁。感慨地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必羁宦数千里要名爵?”决然弃官而去,回故乡过起田园生活。张翰的行为留下一个凄美的故事,流传千余年。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乡愁的深情表达。
    商洛文化人多都知道王禹偁。王是山东济州人,北宋淳化年间,从翰林学士被贬商州做团练副使,在商州三个年头。他也是在商州历史上做官的唯一文化名人。他写过一首极有名的七律《村行》,诗曰:“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虽然写的眼前商州景象,主题落脚却是对故乡的怀念,依然是一腔乡愁。
    再如苏轼吧!他少年离家,仕宦四十余年,漂泊在外,一生仅有两次回家。因此他的诗文中留下许多对故乡的回顾。晚年他在写给族兄苏子安的信中说:“老兄嫂团坐炉头,环列儿女,坟墓咫尺,亲眷满目,便是人间第一等好事,更何所羡!”读来直让人下泪。
    现代著名作家冰心,二十多岁旅美留学,她在赴美途中的邮船上写了一首短诗。“你是翩翩的乳燕/横海沉游/月明风紧/不敢停留/你频频的回顾里/总是带着乡愁。”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今天常被人们吟咏。诗曰:“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娘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震撼人心的诗句,浓郁得化不开的思亲怀故之情,何等深沉?乡愁也是人生的归属感,是一种家国情怀,不仅仅限于故乡的思念。乡愁是人情之根,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留住青山,留住绿水,让人们记得乡愁,其意在提醒各级官员和政府,不要以追求所谓政绩,大开大挖,大拆大建,搞得自然山水,古村落古建筑天翻地覆,面目全非。遗憾的是许多执事掌权者,缺乏应有的文化修养,以时新政绩为能是,不知乡愁乡思为何物!奈何!奈何!1月15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