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做人教育带进课堂
文/图记者 左京 通讯员 王丹辉
文章字数:3977
    每次到教室发现有个别学生压力大时,杨玉良老师就会叫上大家去操杨玉良老师就会叫上大家去操场,边跑步边谈心,减轻压力。
    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喜欢围到杨玉良老师周围探讨问题。

    “物理是‘笨人’学的,要一步一步走,不要想着跳过哪一个步骤。这就跟做人一样,要实在在在。”圆脸庞、弯眉毛,一张口说话便笑意盈盈,在校园里走路飞快,像是在追赶时间。这是给近日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商洛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杨玉良老师的一张简笔画。从事物理教学24年,在学生中拥有“小牛顿”雅号的杨玉良老师身上,既有“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名师风范,又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慈父情怀。在他的课堂上,风趣幽默总能恰到好处地化解枯燥乏味,那由他点燃的笑声里,板书在每个学生心里的人品教学公式引发神奇的万有引力,将可爱的孩子们牢牢吸引在他的周围。
    “考物理就是考人品”
    在很多杨玉良老师带过的学生眼里,他是一位神奇的物理老师。因为在大家都抱怨“物理难,化学粘,数学作业做不完”的时候,杨玉良却自豪地对学生讲着:“物理以程序性的知识居多,读题、画图、逻辑性比较强。高中物理最核心的三个知识点是受力分析、运动过程示意图、电路分析,比如说受力分析,多一个力、少一个力那都不行。但只要你们脑中有模型,手中有方法,想做错呀,都挺难!考物理就是考做人实不实在,考人品哩。”幽默而又实在的话语让学生如释重负。
    杨玉良曾是张志越高一的物理老师。据张志越回忆,刚开始接触物理挺怕的,但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刚开始的物理课堂上,杨老师要求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一个改错本、一支红笔。而我认为刚开始的课很简单不需要记笔记,就没记过笔记。”在一个高一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要求显得很古板,“结果我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面对沮丧的张志越,杨玉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越简单的东西越朴实无华,越容易被忽略,无论多简单的东西人都会遗忘,只有手脑并用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听罢,张志越无比羞愧,于是借来同学的笔记本赶紧补齐落下的知识。抄完笔记,张志越发现,老师讲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是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如何审题,如何挖掘题目更深的含义。在认真做了些习题后,张志越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杨玉良教学生要学会将文字转化为图像,“一个拿到题就在旁边写一堆公式的人永远学不好物理,真正的内行都是先分析题再画图的。”杨玉良讲道,通过物理教学,将做人的道理与知识融合灌输给学生,将物理课堂变成了做人的课堂,循循善诱,“通过教书教娃的人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才是物理教学真正的成功。”
    “教书育人是农业不是工业”
    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杨玉良深入研究物理教学理论,坚持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对各种课型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方法;教学设计前瞻务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思路清晰缜密,重视思维训练,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同时他积极组织“科技活动周”和物理趣味实验展示演出等兴趣活动,经常开展“高分俱乐部”、“头脑风暴”、物理学法指导和高考物理复习指导等辅导讲座。因为他的课堂教学高效到位,课外活动新颖有趣,辅导讲座启发性强,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显著的教学成绩。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先后有20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陕西赛区二、三等奖,有30多名学生获商洛市一、二、三等奖,为国家培养了拔尖科技人才。
    “受到竞赛训练、在竞赛中获奖的娃发展比较全面,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过硬。”杨玉良讲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一样的。在我看来,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因为学生是个性的,不能批量生产。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杨玉良说,他刚开始教书时,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粗放式的,不懂得挖掘学生身上的个性特点,变通处理学生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丰富了,对教育的感悟也多了,很多观点变得成熟了。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不要总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学生。换一种角度思考,变一种方式处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比如早上偷偷跑出去吃饭的娃,换一种角度想,他可能也是为了安心坐在那儿学习。”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很重要,实在地说没有成绩确实不行,但是从整个人生来说,也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杨玉良谈到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他讲到了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不能为了高考而磨灭学生身上的特点。很多娃多才多艺、路越走越宽。打篮球、打乒乓球等兴趣爱好能增加学生的幸福感,虽然说仅靠爱好不能谋生,但是爱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生最后考的学校不是很名牌,但是培养拥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的全面人才对社会有益。”日常的教学中,杨玉良做到了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关爱,表扬特长;对学习成绩好的,发现哪一方面有优势、特长,鼓励不要放弃。
    一场由关怀引发的感恩
    如今就读于陕西中医学院的余昕是商洛中学2010届学生。心思细腻的小女生用文字记录了一件有关杨玉良老师的小事:有一次我的右手被滚烫的开水烧了,我跑出教室忍着疼痛不让眼泪流出,这时被路过的杨老师看见了。他二话不说就带我去办公室取来了牙膏为我抹上。一件小事对杨老师来说微不足道,而我却被彻底地感动了。虽然抹的不是烫伤膏,但我的手没肿,还依旧可以写字。我的心也慢慢消肿了。一位年级主任竟如此关心一个平凡的学生的健康,您多么善良啊!上次准备去问您题目,打开办公室门的一瞬间,却看见您累得趴在桌子上,我不忍打扰默默退出。我想到很多,您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事情,操那么多的心,多累啊。可您还总是说,有什么不会的一定要来问我,必须搞明白弄清楚。无论多累,您讲题时都那么神采奕奕,幽默诙谐!
    余昕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曾经的年级主任杨玉良老师最深的感激。而看到这段文字之后的杨玉良对余昕诚挚地感激表现得有些受宠若惊。他说:“娃太细心啦,这么小的事情还记得。其实无论是我教过的还是没有教过的,谁问题问到我跟前都会给讲,碰到谁生病了都会帮忙送到医院去。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考上了好大学,一家人都好阳光,把娃教好、照顾好,是咱的责任嘛。”
    从1991年到2007年间,杨玉良一直担任班主任。比起其他代课老师,对班上学生的生活他要操的心更多。“从高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要教城市里的孩子如何打扫卫生,教农村的孩子上厕所要冲水,注意宿舍卫生。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生活上,杨玉良尤其关照农村的贫困学生。“我自己也是农村出身,知道农村娃的可怜。”在一次家访之后,杨玉良了解到陈亚军的家庭十分困难,父母都是残疾人,居住条件非常简陋。“看了娃家里的情况我非常震撼,真的可怜,而娃又非常争气。从那以后,我家里有啥吃的就给他带,衣服、钱,只要看到他缺啥的时候就悄悄给他放到宿舍。”高考,陈亚军顺利考入桂林炮兵学院,对于曾经日日夜夜陪伴他的杨老师,说不尽的是感恩。
    多年来,杨玉良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衣物30多件、1500多元。作为年级党支部书记,他还积极组织年级教师党员和贫困生结对子,帮扶资助贫困学生80余人次,组织培养学生27人、教师5人加入了党组织。2010年和2013年,组织高三年级党员结对帮扶的62名贫困学生,高考全部上了二本线。
    “把书教好,报答母校的恩情”
    对于商洛中学,杨玉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这里也是他的母校。“学校曾经培养了我上学,又给了我这么神圣的一份工作,现在我只有把书教好了,才能报答学校对我的恩情。”杨玉良动情地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从年轻的小伙到稳重的中年人,杨玉良实现了自己曾许下的诺言。商洛中学2004届19班,高考二本上线50人;2007届8班学生理综合平均成绩高达256分,全部越过二本线,85%的学生上了一本线;学生康进军、拜福君、崔巍先后获高考全市理科第一名,牛昱曦、刘冬、房健获高考全市理科前十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院校录取。这是他给母校交上的一份答卷。
    杨玉良告诉记者,要想教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过关的业务素质,必须注重教育科研。他主持参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多项省级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了《家里有了中学生》《物理解题思维技巧与特殊方法精编》等书。撰写的《物理教学应当重视心理素质培养》《例析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常用数学演算技巧》等10余篇论文在专业杂志发表。他编写的《新课程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和《新课程高考物理二轮复课专题讲座》在高考复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编写的《走进物理世界》作为新课程校本选修课程进入课堂;主持研究成果《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作用的现状研究》获陕西省优秀课题,主持陕西省2011年立项课题《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和培养研究》获陕西省优秀课题三等奖,《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积极参与组织商洛中学首届新课程实施工作,克服困难,大胆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校情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模式,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因为在教研教改方面表现突出,2013年11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连续七年参与商洛市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学科命题工作。1999年他获得陕西省第三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他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2011和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员。
    近几年来,除了搞好教育科研,杨玉良还在倾尽全力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培养青年教师,传承商洛中学“老带新”的传统。“我是‘老带新’的受益者,最应该为这个传统出力。对于新来的青年教师,我常给他们讲,一定要下工夫研究咋样把书教得幸福、过关。每个课都要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思考。”在他的帮扶指导下,程修水、屈家宽、孙红科等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物理学科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