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家孝女
文/图 刘春荣 曹宏涛
文章字数:1575
  一大家子凑在一起吃饭,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
  梁小芹每天要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

  “小芹这娃不简单哩,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让人羡慕,也把她三个呆傻哥哥生活照顾得很好。”“一大家子十多口人,治财常年在外打工,全凭小芹一个人操持,太不容易了。”这是我们去鶻岭深处的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采访时梁小芹的邻居围在火炉前说的一段话。
  坚强女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梁小芹出生高峪村,梁小芹出生前,老梁家已有四个孩子,大姐聪慧伶俐,可三个哥哥一个比一个傻,父母面对这三个智障儿子也很无奈。后来大姐出嫁了,尽管三个儿子难以让父母省心,但心灵手巧、能说会干的梁小芹渐渐长大,成了父母生活中的唯一指望。
  1999年腊月,经人介绍,梁小芹与相隔30里的黑沟村青年曹治财喜结连理,当了上门女婿。
  婚后,两人生活甜蜜,老梁家也因为有了一个精干的女婿而呈现出生机。由于父母年迈多病,三个智障的哥哥不能干活,曹治财在西安务工,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在梁小芹身上。她家本来有三亩承包地,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又租种了邻居五亩地种黄姜、丹参等中药材卖钱。春种秋收,地里再苦再累的农活她一人承担。
  携手孝亲敬老
  虽然日子艰难,但梁小芹依然咬紧牙关,扛起生活的重担,同时牵挂着公婆一家,尽着为人媳的孝道。
  有一年端阳节前,梁小芹从竹林关街道买了两份糯米和白糖,一份留给自家,另一份给婆家当节日礼物。从竹林关街道赶集回来,吃了两口饭,就骑着自行车带上东西往婆家赶。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青天红日,晒得人头皮发麻,一会儿却黑云遮日,豆大的雨点就从云缝里冲了下来,梁小芹冒着雨给婆家送上礼品,婆婆心疼她,忙给她倒了杯热茶,她却连水也顾不上喝,又匆匆忙忙踏上回家的路。
  2006年6月,由于长期劳累,梁小芹早产了,一胎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娘肚里只住了七个月就呱呱坠地,一个二斤重、一个三斤重,儿子刚生下来时,一个患有脑瘫,一个始终不睁眼,看着两个连吃奶的劲都没有、骨瘦如柴且有病的孩子,梁小芹心里特别难过。在医院看病花了近四万元,又转到西安儿童医院,医生说小的大脑没有发育好,大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尽管债台高筑,但他们仍然坚持给孩子治病,平时给孩子吃些高档奶粉补充营养。
  屋漏偏逢连阴雨。两个孩子正在住院,梁小芹的母亲脑梗却复发了,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梁小芹含泪把孩子留给丈夫继续治疗,自己一人回到家里给母亲治病。那个时候,从竹林关到土门公交车少,也没有救护车,梁小芹就用架子车把母亲拉到竹林关中心医院看病。就在母亲的病情刚刚平稳趋于好转时,夫家又捎来口信说婆婆的腿病复发了多日,不能动弹。她又匆忙把母亲交给大姐,赶到30里地外的婆家,将婆婆背到离家3公里外的大路边,雇车将婆婆送到县中医院救治。
  让家人生活幸福
  “年关到了,小芹给她婆家、娘家四个老人和三个哥哥、三个孩子都买了新衣服,唯独没给自己买。”“小芹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亏待父母兄长和孩子们。”村院中的人听说有人来采访小芹,就跑到梁家看热闹,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梁小芹的故事。
  一位年轻妇女介绍,有一次她和梁小芹一块去土门街道上买东西,看到商店里的女式袜子很好看,梁小芹把袜子拿在手上翻来翻去的看了好一会儿,临了买了两双。她笑着问小芹,这是给你和大妈买的吧。梁小芹笑着说:不,这是给我妈和我婆婆买的。她又不解的问,那你呢?小芹答道,我穿好的日子长着呢,老人岁数大了,好的先给老人穿。
  结婚后,她的心由原来的一处牵挂变成了两处。婆家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周围农户全部迁移走了。为了让公婆安度晚年,她与丈夫商量借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将公婆搬迁到商镇移民点,让老人过上川道人的好日子。十多年来,每年除夕她都要和丈夫带着孩子回到婆婆家陪公婆吃顿团圆饭,晚上赶回家与父母、兄长团圆,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家老人给咱养了个好丈夫多不容易,咱牵挂公公婆婆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做儿媳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