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90后女子的甜蜜生活
文/图记者陈波见习记者董楠
文章字数:1587
徐小玲正在喂羊

  踏春访农户
  屋外桃花三两枝,柳丝榆荚自芳菲。三月的最后一天,记者前往山阳县城关镇九寨村采访。九寨村位于县城周边,交通方便,随着大批村民外出打工,村民的生活也日渐富裕了,通村路两边的小洋楼也多了起来,很多村民正赶着今春好时节打桩盖房。
  行走在山沟里,大路两旁随处可见打地基盖房的村民,他们劳动忙碌的身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野花中。“村子的尽头离这儿还有二三里地嘞。”坐在路旁抽着旱烟的大爷笑呵呵地给我们指路。一路上花香溪语,似乎也淡忘了旅途的劳累,步行了半小时左右,记者眼看路越走越窄,已经走到了深山的沟垴。半山坡上,一个个黑色蜂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零散分布在农户的房前屋后。山沟垴上还有人养蜂?伴着好奇,记者一边细数蜂箱的数量,一边朝养蜂人家走去。沿着曲折的羊肠小道,记者来到养蜂人家。一个土木结构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三间瓦房一道场,阳光下几只小鸡和羊圈里的小羊仔慵懒的觅食。倒是门前的小狗看到生人立刻警惕的站起来冲我们叫着,一位农村少妇端着簸箕从后院出来。听闻我们是来了解她家里的养蜂情况,她便热情的放下手中的农活,拿出板凳跟我们在道场上拉起了家常。
  能干的小媳妇
  她叫徐小玲,从山阳板岩镇马滩村嫁过来,以前是跟丈夫在外打工为生。如今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家照看门户。攀谈之中,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她今年才23岁,与我们印象中个性鲜明的90后差别很大,反而显得沉稳安静。
  “这些蜂都是从山上收的野蜂,因为孩子爱吃蜂蜜才养的,去年收了70多斤蜂蜜,卖了50多斤,剩下的都留给孩子吃。”原来徐小玲并不是专业养蜂人,由于婆婆去世的早,她只能自己在家带孩子,年纪轻轻的她不想就这么闲着,便试着养蜂,后院还养了几只鸡鸭,既打发了农家闲时,又能让孩子每天吃上新鲜的土鸡蛋和蜂蜜。“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今年开始尝试养羊,希望能发展起来,也算是我以后的工作了。”她笑着说,话语间洋溢着满足和幸福。似乎这村外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都不曾打扰她的平凡世界。
  恬静悠闲的生活背后也自有农家的繁忙。徐小玲告诉记者,早上七点醒来先给羊圈上水,接着给孩子穿衣做饭,之后便上山放羊。中午回来洗衣做饭、拔羊草,下午再次上山放羊,一直到天黑吆喝着羊回来。面对每一天重复琐碎的生活,年轻的她并没有对这样枯燥忙碌的生活流露出一丝抱怨,反倒是满怀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乐享其中。
  丈夫的坚强支柱
  徐小玲的丈夫在咸阳做建筑工人,每天至少有300块钱的收入,维持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绰绰有余。然而徐小玲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丈夫挣钱不少,可每次拿着他寄回的钱总觉得没有自己挣自己花来的踏实,所以今年家里用2400元买了这6只布尔山羊,往后我在家里靠发展养殖业也能自食其力。”一种对于生活的坚毅自信闪耀在她红扑扑的脸上。看着沟里都争先恐后的盖新房,这个农家妇女并没有艳羡,“我看着心里也高兴,但我不跟别人比。各家有各家的日子,我这三间大瓦房冬暖夏凉也挺好,我要攒钱发展山羊养殖,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过几年我们也能盖。”
  采访结束后,阳光下鸡鸭三两只,蜜蜂窜枝头,山羊咩咩叫,小狗卧门口,农家小院里不时传来小孩嬉闹的声音,城市的喧嚣在这里被屏蔽得无影无踪,犹如现实中的“世外桃源”。
  近些年关于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留守人群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人甚至把留守人群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痛。在这一特殊的人群中,留守妇女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承担着繁重的家庭劳动,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来自身体上、心理上的压力让留守妇女成了一个高危人群。90后的徐小玲,不浮躁也不彷徨,她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不断努力着。徐小玲用自己的生活智慧,用她那股子年轻人奋斗的气息,为我们展现出了留守妇女的别样幸福。在徐小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立自强的年轻妈妈也能成为“留守妇女”的另外一种身份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