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圆号奏出惬意人生
文/图记者李敏
文章字数:1561

  他是目前商洛市唯一一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圆号演奏者,虽然已年过六旬,但是一提起自己所爱好的音乐演奏,他能滔滔不绝地跟你聊上半天,并不时地带上动作,哼起小曲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
  今年61岁的王书喜是山阳县城关镇人,几十年的生活中,圆号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按他的话说,这是自己的专业,也是兴趣爱好,也算是老年生活的一个调剂。
  圆号又称法国号,发源于欧洲,属唇振动气鸣乐器,细长的圆锥形管身卷曲成圆形,号嘴为漏斗形。喇叭口较大,一般为三个阀键综合变换使用,可吹出音域内所有半音阶,说起圆号,无论是界内人士还是音乐爱好者对其优雅而婉转的音色及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对一般人来说,想要真正地吹出悠扬的曲子,却是很难的一件事。“圆号是西洋乐里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音域非常宽广也很浑厚,主要是靠气息控制,要是几天不练嘴唇就会发硬气不足,所以必须要天天练习,稍微懈怠一下就会影响音色熟练度。”说起自己的专业,王书喜向记者耐心地解答着圆号的演奏技巧和方法。
  1970年,年仅16岁的王书喜进入山阳县剧团,这一待就是20多年,当时的县剧团,由于人手比较少,剧团要求每个人都要一专多能,不仅要学一门专业器乐,并且还要掌握中软、三弦、月琴等乐器。一开始在剧团,王书喜也当过演员,后来因声带、身高发生变化再加之乐队缺人,他就进了剧团的乐队队伍中。1975年,经过招生考试,他考上了当时的陕西省艺术学院(如今已更名为西安音乐学院),进行圆号专业训练。在学校里,王书喜不仅系统的学会了圆号的演奏技巧方法,而且对乐谱乐理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也大大地提高了他的演奏水平。
  至今他都能记得第一次参加大型演奏的情景,“那是1976年5月的一天,正值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西安,我有幸被学校选中参加欢迎的表演仪仗队当中,那时候的李光耀很年轻,作为表演队伍中的一员,第一次见到外国政要,觉得很激动也很荣幸。”
  毕业后,王书喜回到了所在单位山阳县剧团,并积极参与剧团内大小剧目的策划表演,当时的山阳县剧团主要以汉剧表演为主,每年大部分时间,王书喜都和同事一起,穿行在山阳县的每一个乡镇为老百姓奉献精彩的演出。“由于当时文化匮乏,也没有电视等消遣,我们剧团每到一个地方,便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记得当时一到乡下,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有走了几十里路来看戏的,有花几块钱住旅馆等着我们来的,还有赖在亲戚家一直看到戏结束的,每次演个戏就跟过年一样,老百姓乐呵呵,我们这些表演人员心里也很高兴,当时一天就两场戏,白天一场,晚上一场,观众把场地都挤得满满的。”回想起这些,王书喜乐呵呵地说。
  当时的山阳剧团汉剧表演不仅在山阳很受欢迎,也受到临近的兄弟县洛南县、邻省河南西峡、湖北丹江口等老百姓欢迎。王书喜和同事一起,经常去这些地方进行慰问演出。在山阳县剧团20多年的日子,他参与演出的剧目近200多台,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度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商洛地区剧团排演《秦俑魂》剧目,因为没有专业圆号手,王书喜便被借调去参与演出,后来该剧目先后在西安人民剧院、红旗剧院等演出场地进行表演,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马文瑞也亲切地接见了他们,这也让王书喜引以为豪。
  作为商洛唯一一位专业圆号演奏者,退休后的王书喜被吸纳到了商洛-商州爱乐乐团,这是由一群音乐爱好者组成的乐团。每周末,他都会赶到商州,和团员们一起进行训练,练习演奏曲目,探讨交流音乐知识,在2015商州新年音乐会上,他和乐团一起为商州市区群众送上了一台丰盛的音乐大餐。
  如今退休在家的王书喜,除了每天雷打不动地练习半个小时圆号进行爬音和音阶练习外,还会练习书法、下地种菜,也关心国家大事,算是老有所乐吧。“我呀,一直有个念想,想搞个独奏表演,主要突出圆号的表演,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完成自己的心愿。”采访结束时,他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