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那一颗北斗星
余显斌
文章字数:902
  他叫包拯,宋朝人。
  他是一个传说,一部传奇,是历史深处的一颗明星。
  历史上,有多少官,几乎数不清,也说不完。可他,却成为他们中的异数,成为昨夜天空的一颗北斗星,高高挂在天幕上,挂在历史的夜空,供后人仰望,膜拜。
  宋朝人谈到他,竟极口而歌:“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这是怎样一种爱戴,怎样一种崇敬,怎样一种自豪啊!一个官,能在百姓口中,立下如此口碑,千年万年,理当不朽。
  多少官,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却转瞬即逝。
  多少官,自诩为清风明月,其实营营苟苟,肮脏不堪。
  只有他,一声不吭,一脸威严,端坐在开封府大堂上,“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凸显出一种公正,一种无畏。他嫉恶如仇,对走后门托关系者冷面相对,难得一笑,人将其笑比之“黄河清”;他大开正门,让黎民百姓上前诉冤,“吏不敢欺”;他敢多次弹劾国丈,唾沫溅到宋仁宗脸上,仁宗无奈地对希望为其伯父升职宣徽使的爱妃道:“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他刚硬,因为他廉洁如水。
  他端直,因为他洁净如月。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官箴,昭昭如日,洁白如月。
  后世的这段名言,包拯没说过,却用行动证明着。
  端砚,“易发墨,不损毫”,乃砚中极品,是文人案头必备之物。他是文人,爱写诗作文,更爱端砚,希望案头摆一方端砚,磨墨,铺纸,悬腕疾书,可是,面对自己治下之物,他微微一笑,摇头而去。多少官啊,都携带端砚归朝;或者携带端砚,送给上司、同僚、朋友。可是,他空手而来,空手而归,给民间留下一个故事,一处风景——砚洲。
  永远,他都是那样,横眉冷对一切邪恶,一切贪污腐化。甚至,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那是一种怎样的品质,怎样的人格啊?它如雪映梅花般洁净,如明月在天般纯粹,如水流石上般清润,如深谷兰花般无暇。
  当年,就有人赞美: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
  如果,每个官员都如包拯,都如这首诗一样;那么,每个官员,都会在百姓嘴里立下一块口碑,在百姓心中立下一块心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