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龙山村的新希望
文/图 记者 董楠
文章字数:1623
市财政局向洛南县三要镇龙山村群众捐赠图书
局长杨长洲在龙山村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包扶对象家中实际情况。

  赠书送戏到乡村
  青山吐翠,万物皆春,4月27日的洛南县三要镇文化广场,要比往日热闹许多。尽管深春的正午骄阳似火,30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却丝毫及不上今天三要镇群众的热情。爷爷奶奶抱着孙子孙女,早早就抢到最前排的位子,老大爷带着草帽,大娘一边打着遮阳伞,一边拿手帕擦拭额头的汗珠,大家专注的看着舞台。到底是怎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三要镇的乡亲们如此投入和痴迷。向身旁的大爷一问才知,是商洛市财政局图书捐赠暨送戏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我今天是专门带着两位老人赶来看戏的。自从市财政局包扶我们龙山村,像这样给群众送衣、送药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的事情不少呢。今天又把戏台子搬到家门口,我们这些老头老太没别的爱好,就爱看戏!”李福锁一边说,一边爽朗的笑着,心里藏不住的高兴都写在了脸上。像李大爷一样爱看戏,却不仅仅是来看戏的65岁大妈荆琴娃说:“我住在龙山村水磨组,以前我们都是等着别人救济,只看当下不看长远,自从市财政局这一年多的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督促指导我们村上的人养羊,种食用菌,家里有了产业,才不会一直穷下去。今天演戏前市财政局还给我们送了好多关于农业科技的书,我主要是来拿书的,回去学习农业知识。”
  此次活动仪式上,市财政局为所包扶的三要镇龙山村赠送了科技书籍,市剧团为广大群众演出了戏曲《铡美案》以及精彩的歌舞文艺演出。商洛剧团介绍:近些年来送戏下乡,进校园,已经成为剧团工作的首任,这次专门准备了经典传统剧目《铡美案》送给爱看戏的三要群众,以后也会继续为乡亲们呈现更优秀的作品。
  产业扶贫拔穷根
  演出结束后,龙山村田启民执意拉着我们到洛南县宏大工艺品合作社看看。来到龙山村下沟组,你很难想象面前这十余间整齐的操作间,在去年7月份以前还是三间土坯房。田启民告诉我们,去年7月,市财政局包扶干部与当地村民多次座谈,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成新厂,扩大规模,新添设备,带动了周边500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很多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生产的手工艺品远销东南亚等地。与此同时,养羊合作社、核桃建园、食用菌种植等多个产业在龙山村悄然兴起,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也为他们点燃了希望和信心。
  市财政局局长杨长洲包扶的龙山村东洼组贫困户杨宏子,之前自己投资的手工艺品厂因生产环境差,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亏损致贫。杨长洲帮助筹资金、引技术,一年生产灯笼100多万个,吸收周边村镇闲散劳动力120余人,并引导其他贫困户发展宏达专业合作社。杨长洲还帮助杨宏子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已经成为为龙山村贫困户中发展最快的一位,实现了稳定脱贫。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作出“双包双促”扶贫攻坚部署后,市财政局抓早动快,第一时间深入包扶的三要镇龙山村,深入调查,因户施策,精准扶贫,争项目、争资金、搞培训、送医、送药、送文化,积极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精准扶贫举措,帮助村上改善基础设施,扶持成立了3个产业合作社,动员每户群众加入1至2个合作社,确保为每户群众增添1至2个增收项目,从而稳固了农民增收渠道,极大地改善了龙山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市财政局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包扶户家中,促膝座谈,填写入户调查表,全面了解包扶户家庭人员结构、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掌握实用技术以及文化程度等情况,尤其是详细询问了家庭主要支出情况,家庭急需解决的问题,脱贫意愿和打算等。通过调查摸底,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帮助扶贫户制定了年度包扶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双包双促”工作的刘振录副局长表示,今后,他们将把扶贫工作的重点由“输血”转变为“造血”,不再局限为单纯的捐资扶贫,而是让技术扶贫、精神扶贫成为扶贫工作的新常态,不仅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还要让他们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