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父亲的诗,父亲的字
周文英
文章字数:1267
  父亲的生日到了,送什么礼物,难住了我。
  去年父母和弟弟一家南漂在广东,他生日时我从网上买了件衬衫,可他嫌没口袋装眼镜,一次也没穿过。父亲自夸他和母亲生活在共产主义,吃穿用度弟弟按需供应,要我和妹妹不要操心。
  上个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长赵老师辗转找到我,问我是不是毛笔字写得好,想发到校刊上,我受宠若惊,赶快澄清,那字是我爸写的。赵老师有点遗憾,说校刊想登优秀毕业生的作品。感谢父亲,让曾经默默无闻的我,在离校二十年后,与优秀两个字结缘。我突然觉得,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就是写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曾爱说他视力一点五的父亲戴上了老花镜,那个爱穿潮装爱享美食的父亲对时尚反应迟钝了,对山珍海海味也没兴趣。常和上幼儿园的孙子争遥控器,孙子上学了,他看完电视又上网,但只看新闻。国家总统,世界经济,全球局势,他熟悉得就像亲戚邻居的家长里短。
  上学时遇到写父母的作文,我都选择写母亲,因为母亲有勤劳的美德可以赞美,而父亲懒多了。在农村人眼里,一懒是百丑,父母经常吵架,大多是母亲指责父亲不擅农事。
  父亲站在麦浪翻飞的田间发呆,趁挑麦子回家的间隙写一首诗,偷偷藏在衣兜里,怕母亲瞅见骂他偷懒,也怕奶奶看到,奶奶会担心儿子不正常,没人分享他的快乐,读给上初一的我,我却不懂欣赏。
  父亲的诗稿,被不识字而又节俭的奶奶当了引火材料,惆怅良久,他想责怪奶奶,可说不出口,拿起妹妹的铅笔头,写了一半,又扔了,既然诗歌带给大家的唯有不快,不写也罢。于是父亲的诗歌,有的没有出世,有的早夭,有幸存下的不多。
  90年代初,村里有点头脑的男人都去省城做药材生意了,妇女们饭后的话题是西安的天气和药材的价格,那些自以为是的女人们以为做生意就是倒卖药材,省城就是天堂,她们的男人个个都很神勇。
  父亲紧跟时代脉搏,有感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男人经商女人务农的家庭模式何尝不是别样的一国两制?1991年8月写的诗作《山城》,“一国两制/珠联璧合……今年又流行红色/一个山城姑娘就是一面红旗/山城从此有了自已的笔名--/流行色”,虽然它不曾变成铅字,但后面几句在我眼里就是海子传世流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年春节,妹妹在书架上翻到了父亲二十年前写的诗稿,把它敲在电脑上,我选了几首发在博客上,受到博友们一致好评。再读父亲我这个年纪写的诗句,自叹弗如,借龙应台的话说:你有一个平庸的女儿!
  十年前,五十出头的父亲无所事事,整天烦乱,和母亲经常上演两个人的战争,我和弟弟给中国电信贡献了巨资话费劝架,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计算,倒是父母都不高兴。我想父亲缺少寄托,让他有了成就感,战火自然就会熄灭,蛊惑父亲写毛笔字,他答应了,而一坚持就是十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父亲虽没有成名成家,但他写字时,母亲闲来围观,偶尔点评一下:你最近进步了,这个字写得不如昨天的好等等。父母相处融洽了,我们仨姐弟自然省心了,现在父亲乐于舞文弄墨,心情好了,身体也跟着好了。
  今年,我常让父亲写了字送给朋友和客户,大家都很喜欢,我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字,就是我们家的土特产,不贵重,但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