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态丹凤美如画
——丹凤县创建省级生态县掠影
文章字数:3008
  五月的丹凤,生机盎然,苍翠欲滴。
  沐浴着初夏的丝丝凉风,品味着汩汩的山泉,聆听着悠扬的鸟唱虫鸣,在秦岭南麓的丹水河畔和冠山脚下,不禁使人如诗如画般陶醉。
  这如画的风景,正是丹凤县着力创建省级生态县的一个缩影。
  “生态立县”唱响“主旋律”
  近年来,丹凤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循环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启动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着力建设绿色丹凤、生态丹凤、氧吧丹凤。
  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6个部门领导和各镇镇长为成员的丹凤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专家咨询和人大、政协监督机制,多次邀请省市专家莅临指导创建活动,形成了“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为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县上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编制了《丹凤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进行了修订,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进行调整,保证生态县建设5项基本条件3大类23项指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积极开展“创生杯”知识竞赛、“生态宜居·美丽丹凤”摄影展等宣传活动,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等为抓手,印发《宣传手册》1.2万本、倡议书1万份及宣传卡片4000张,受教育人数达12万人(次),面向干部群众群发“让我们手拉手,共创省级生态县”“心连心,共建和谐家园”主题短信12万条,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生态县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升。把生态县创建纳入行政效能监察,由县监察局会同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组成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项行政效能督查,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把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责任单位年终评优的重要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各镇、各部门的创建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各项措施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线运作”凸显“新理念”
  丹凤县在创建省级生态县过程中,通过走“四线运作”的路径,加大工作力度,彰显生态环保的新理念。
  路径一:以设施建设为先导,完善服务功能。把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坚持拓展城市空间与增强承载服务功能并举,实施东扩、西延、南移、北迁的城市格局,完成了12条城区主干道绿化和“二改一”国道改造、宁西二线复线工程,全县拥有等级公路1497公里。深入开展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绿地率达到33.2%。建成了体育馆、体育场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先后建成了江岸龙居、碧水蓝天等高档住宅小区,完成了红枫小区、惠安家园、江南小区保障性住房的公园式绿化美化,完成了金山盛景、竹林关江北新村等移民小区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9平方米,城市居住条件极大改善,承载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路径二: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来抓,累计投入19.8亿元,实施了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和安居工程,建成了51个移民点,34470人搬迁安置到移民点居住,同步实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跟进,实现了“新搬迁、新农村、新城镇”目标。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实现了所有镇村通水泥路,农村安全饮水合格率达100%,公办幼儿园、镇级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路径三:以农村环保项目为依托,着力改善乡村生产条件。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497.2万元,完成了商镇、竹林关镇、龙驹寨镇、铁峪铺镇、武关镇、北赵川镇6镇32村的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争取2012-2014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3334.17万元,在沿丹江流域的龙驹寨、商镇、棣花、竹林关、铁峪铺、资峪、月日、寺坪等8镇54村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集中解决了项目区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粪便处理4个方面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实施农村环保项目,解决了一批迫在眉睫的农村环境问题,建成了一批农村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示范村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人居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路径四:以农户“四改”为载体,环保理念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创建工作中,该县实施了以“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为内容的“四改”工程,引导群众积极实施环保行动,建设秦岭深处最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以秦岭深处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户为单元,进行环境集中连片治理。让群众远离污染、文明生活、健康生活、阳光生活、快乐生活。201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80个村,涉及29882户;实施“四改”63224户,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15个,使农村90%的农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以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如今走进丹凤农村、农庄、农户,自来水、太阳能、电器设施一应俱全,场面硬化,干净卫生,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实现了从理念到质的跨越。
  路径五:严格环境执法,保障一江清水供京津。实施2014——2016丹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河长制,探索创新水质安全巡查制度,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新格局,使县域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类标准。
  “生态丹凤”彰显“新魅力”
  山绿了,水清了,整个丹凤变得更有活力和生机了。
  如今的丹凤,初步形成了以重点村镇绿化为基础,公路、水系绿化为骨架,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草搭配有致,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合一,点、线、面协调发展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了“县域增绿、旅游增景、群众增收”的“三赢”目标,整个丹凤活力迸发。
  该县按照创建达标要求,以公路、水系沿线、村庄集镇等生态脆弱区恢复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千里绿色长廊、村庄绿化、湿地公园、退耕还林等绿化工程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栽植各类苗木400万株,绿化面积10万亩,绿化长度4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5%。依托生态旅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万湾、华茂和民乐3家农业产业园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核桃、山茱萸、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2009年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2012年顺利通过复评。目前,全县认证有机产品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5个,基地29个。
  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技术”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尧柏水泥通过实施循环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华茂牧业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畜、沼、果、菜”循环发展模式,建成了完整的企业产业链条。创建以来,关停取缔污染企业4家,通过倡导和实施循环生产,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举全县之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凤冠山被评为3A级景区,丹江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通过创建,全县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39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2%,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97.89%,地表水水质合格率100%,空气质量全年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62天,城镇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全县整体环境质量优良。生态农业逐步壮大,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核桃种植36.7万亩,山茱萸种植12.5万亩,中药材留存5万亩,养殖大鲵逾万尾;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以旅游经济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今,丹凤县正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抓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继续谱写可持续发展的华丽篇章!(贺有强樊利仁刘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