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鹰嘴峰托起小康梦
——“柴达木”精准扶贫回眸之二(木王篇)
文章字数:2265
  [编者按镇安边陲大镇木王地处高寒林区,因境内海拔2601米的鹰嘴峰旅游景区闻名于世。在实施精准扶贫进程中,山大人稀、交通不便,既要保护生态林业、还要带领群众致富,直接考量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务实举措。包村扶贫干部始终把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广大群众心心相连、丝丝相扣,因地制宜、积极进取,用真情和实干在鹰嘴峰下托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梦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川塬地带已是明显的初夏时节,秦岭南麓的木王山鹰嘴峰刚刚进入春天。一月前的倒春寒上冻,又让时令在这里推迟:黑褐色的田地里,白芨才冒出嫩芽;农舍旁,杨柳轻吐着鹅黄的底绿;鲜花盛开的山坡上,核桃正在长絮,板栗初始发芽。
  “我们这里,冬早春迟。你看,白芨还不到一寸高。在其他地方,花早开谢了。”栗扎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自力说。高寒偏远、信息闭塞的栗扎坪村,是木王镇贫困面积最大的村子。过去,村上土地大部分时间闲置着,只能种些玉米、四季豆、洋芋,效益十分低下,经常是“种了一面山,只收几箩筐”。
  郑自力去年包抓栗扎坪村后,深感扶贫难度太大。他经过调研发现,栗扎坪村海拔高、气候冷,种植粮食作物收成很低,却是发展猪苓、白芨、芍药等中药材的优生区域。但是,大多数群众一没资本,二没技术,穷怕了的人们更怕赔钱。郑自力给栗扎坪村开出的第一个脱贫“药方子”,就是带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示范种植8亩白芨,成立山里人专业种植合作社,同外地一家中药材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鼓励引导群众种药致富。
  栗扎坪村四组贫困户张大海是这个合作社的最大受益者。正在地里为白芨施肥的张大海告诉记者:“入股我没掏一分钱,就是组织劳力管护8亩白芨,一年收益很不错。”30多岁的张大海家有5口人,没有挣钱门路,想入股又没钱。郑自力考虑到他能组织劳力,就让他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入了股。郑自力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白芨每公斤售价600元,每亩白芨纯利润最低也在5万元。张大海通过入股大约能分得1.5亩白芨,三四年后赚上9万元不成问题。另外,张大海每年上山挖药也能收入两万多元。
  山里人专业种植合作社唱响了致富增收的进行曲,一下子唤醒了沉寂多年的栗扎坪村人的脱贫梦想和致富希望。在过去的一年里,栗扎坪村五组组长马彦海将白芨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估算产值60多万元。在包扶干部的指导帮助下,贫困户张大哲不再出门打没技术低收入的小工,在摞荒的10亩地里种上芍药,估计几年后每年至少收入5万元。柯昌盛扩种了1亩猪苓,4年后每平方米的猪苓都能卖出几千元……
  有效消除贫困,关键还在培育增收产业,建立稳定的增收来源;做大做强产业,关键要靠政府转变职能,发挥组织鼓动和激励引导作用。朝阳村蓬勃发展的五大产业就是最好例证。
  最美人间五月天,远山近水不等闲。朝阳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魔芋地、茶园、桑园、核桃园,男女劳力忙得不亦乐乎。65岁的罗长林扬着锄头在茶园点种玉米,老伴周平银紧随其后施肥。罗长林一家5口,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常年在外务工,老两口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罗长林栽种了3亩核桃、5亩茶园,技术干部还帮他对5亩板栗进行了矮化科管。“去年魔芋收入了5000多元,还养了一张蚕,再加上核桃、板栗和孩子们打工,我家一年收入10万多元。但是开销大,我半个月就得近2000元买药,老伴每年看病得花3万多元。我俩光是看病一年就要六七万元。”目睹一年来上面干部的真情帮扶,罗长林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困难只是眼前的,眼看这些长远项目就快要见效了,三五年后家里光景肯定比现在要好得多。”
  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沈道方告诉我们,大家都非常支持去年以来实施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镇村干部通过算对比账,贫困户解开了思想疙瘩,发现还是搞魔芋等产业比较划算。现在,朝阳村174户贫困户家家都有一至两项增收产业。大家普遍觉得,在田间地块、房前屋后发展特色产业,既能挣钱,也能顾家,远比出门打工要强得多。
  为了走好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镇上干部指导朝阳村成立了蚕桑、茶叶、魔芋、板栗、中药材等5个合作社。去年以来,全村新栽植14万株坎边桑,养蚕200多张,新栽植6.1万株核桃,发展1400多亩高山茶园。去年出售魔芋种子75吨、成品魔芋900吨,两项合计人均增收1000多元,朝阳村也因此成了商洛最大的魔芋产销村。村上今年着手筹建小蚕共育室,彻底消除了部分群众养蚕的技术顾虑。
  木王山上春如画,思路一变天地阔。桂林村是木王山森林公园所在地,长期以来,有旅游景区没旅游产品,桂林村群众很少沾上旅游产业的光。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挖掘当地资源优势,近年先后引导群众开发了冷水鱼、高山蔬菜等旅游消费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群众开办了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包扶干部还从黑苦荞之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引进了优质黑苦荞良种,免费提供给景区周边的贫困群众种植。成立了苦荞生产加工合作社和苦荞种植协会,培育发展以苦荞为主的农产品包装和深加工企业,并将开发加工苦荞茶、苦荞面,以及山野菜等当地原汁原味的旅游产品,既填补木王山景区旅游产品的空白,又带动当地群众依托旅游产业增收致富。
  据介绍,2014年鹰嘴峰下140户490人脱贫,“双包双促”包扶对象人均增收2300多元。预计经过两轮包扶,到2020年,968户2869名贫困群众将会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木王山下,放眼远望,鹰嘴峰犹如一只体型巨大的苍鹰,睁大眼睛凝视远方。高高的山峰,阻挡不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前进步伐;长长的溪水,冲刷不掉人们创造美丽家园的奋斗历程。极目远眺着的鹰嘴峰,曾默默见证着木王原始森林的悠远历史,也必将很快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的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