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编草鞋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535
  虽然已经77岁高龄,但是绳索在唐翠花手上灵活自如地翻转着,她的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老茧。

  草鞋,很多年轻人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农民下地干活一般脚上穿的都是球鞋或者解放鞋。但是时间往前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时的农民下地干活大多都是穿草鞋。如今,随着生活的改善,草鞋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编织草鞋的经历。
  自学打草鞋
  77岁的唐翠花老太太是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人,她把编草鞋叫打草鞋,一生以来她从没有中断过这种经历。
  当唐翠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打草鞋。那个时候由于母亲眼睛不好,不能给兄弟姐妹做布鞋穿,亲戚救助的鞋往往穿的实在不能再穿的时候才扔掉,有时候下地干活都只能光着脚。看到村里很多人利用房前屋后的龙须草、胡草编草鞋,唐翠花就在旁边看,默默地把编草鞋的工具和步骤记在心里,回到家里一遍遍模仿,就这样,草鞋陪伴了她的前半生。
  “在我小时候割草、砍柴、放牛穿的都是草鞋,穿上它走山路一点都不会打滑,而且我十多岁时就会编草鞋了,还可以把多下来的草鞋用来卖钱。草鞋轻,和光脚走路一样很轻松,下雨被淋湿,经日晒很快就干。走在湿的地方,不会被滑倒,泡在水中也不会加重,以前的人,就是穿草鞋下地干活。”想起几十年前那劳作的情景,艰苦中有着欢乐,唐翠花说,因为那会儿经济不好,大伙儿都想着节省,到地里干活,大多数人穿的是草鞋。
  一天可编两双
  “年轻时,一天可以编上四五双。现在年龄大了,再加上原料不一样了,一天只能编两双。”采访的当天,唐翠花正在为邻居的一位亲戚编草鞋。那位客人一次定制了5双,已经提前把50块钱的定金交到她的手里。
  草鞋看似简单,其实编起来工序挺多,先把晒干的稻草搓成细绳作为编草鞋的“经线”,接着将草鞋耙(用来编草鞋的工具)固定在板凳上,最后在“耙”和“腰”之间拉上五道“经线”,边搓、边编、边勒紧,编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宽窄变化。虽然上了年纪,但坐在草编工具前的唐翠花动作不紧不慢,绳索在她手上十分“听话”,由于常年的搓绳索,唐翠花的双手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唐翠花告诉记者,以前编草鞋,都是用龙须草、胡草或是玉米叶子搓成麻花绳索,然后把搓好的绳索一根一根的编织进去。随着近年来农村废旧塑料绳索的增多,她发现,用这些东西编织出的草鞋不仅柔软,还结实耐用。没事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在村子里捡拾废旧塑料绳索,而周围的邻居也都乐意将这些不用的东西给她。
  “年纪都这么大了,咋还那么拼?”面对记者的追问,唐翠花含着泪水告诉记者:“看着娃子们一天那么辛苦,我也不能整天吃闲饭啊。”其实,记者知道,唐翠花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只是老人忙碌了一辈子,闲不下来。
  时代的印记
  和现在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鞋子比,草鞋不好看。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依然热衷于穿草鞋,不仅因为草鞋下地干活方便,还因为穿上它,能回忆起以前过的苦日子,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没有几个年轻人穿草鞋,只有很少一些年龄像我一样的人还偶尔穿一些。”唐翠花说,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有编草鞋的人,而今很多人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她接着回忆道,以前那真叫“一穷二白”。一间石板房挤下五口人,即使这样一间房,也是半间灶台半间住,日子过得着实不易。但是自己生性勤快,靠着这双编草鞋的巧手,带着全家人一步一步改善生活。慢慢的,一间瓦房变成了三间平房,再后来,又住上了气派的楼房。如今,虽然早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但是她还没打算“收工”。只要有机会,她准备把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草鞋不值钱,但编鞋的勤劳双手可是农村妇女的传家宝。”
  在记者看来,如今这项老手艺是快消失了,但记者能感觉到编草鞋的经历会让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回忆起一段流水般的时光和难以释怀的生活。因为它的背后,隐匿着的是一代人生活的酸楚与坎坷,是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