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爱心少年
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魏华
文章字数:1650
  懂得感恩的小丁正将感恩的故事传播

  我的名字叫“钉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镇安慧源学校九(3)班教室里,同学们竞相诉说自己得到了什么玩具、礼物,有什么好吃的,气氛十分热闹。可是在二排左边拐角里的丁焱静静地坐着,却丝毫未受影响,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微闭着眼睛,口中轻声诵读,靠近一听,才知道他在记英语单词。
  这一幕,是丁焱九年来刻苦学习的一个缩影。2013年秋,家境十分贫寒的丁焱走进了慧源学校,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条件好、质量高、费用高,按照他的家境,是不可能来这里的。一次无意间,慧源学校校长看到了本报《教爸爸走路的少年》的报道,被丁焱孝老敬亲和刻苦学习的事迹所感动,就主动邀请丁焱到镇安最好的学校学习,并免除了他每年学杂费、伙食费等1万多元的费用。以前,为了照顾爸爸,他的学时间是一靠“抢”,二靠“挤”。现在,优越的条件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没有松懈,而是越发努力了。
  丁焱走进慧源学校时,成绩只算是中上游。为了赶上去,校园里很少能见到丁焱玩耍的身影,只见他抱书认真的“啃”着;常常见他吃饭时、走路时,口中都念念有词。班主任郭华强老师的抽屉里有两个小小手电筒。记录了丁焱的勤奋刻苦。“刚来第一学期,丁焱怕影响其他同学,经常晚上把自己捂在被窝里看书,我前后没收了两把手电筒。”郭老师说,他会把两个小手电筒留作纪念,作为将来教育其他学生的现实教材。功夫不负有心人,丁焱只用了一个学期,硬是跻身到了上游行列。
  丁焱的刻苦不是死学、苦学,而是很注重方法,即:写笔记和不耻下问。同学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丁焱的笔记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任课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们现在有点怕丁焱,因为只要他一来请教问题,就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常常让他们无言以对。“同学们都把他叫‘钉子’,连我们老师都私下这么叫他。”周枫叶老师说。去年八年级期末会考他在年级名列前茅,学校给他发了500元奖学金,在发表感言时,他向全校师生深情地说:“大家叫我‘钉子’,这是对我的鼓励,我喜欢这个名字。我会继续用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回报老师、回报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
  懂得分享爱
  周边的人对丁焱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一个热心肠的好人。在学校,大家都说他乐于助人,作业不会做了,他会不厌其烦地给人讲解;同学生病了,他总是第一个赶来背着、扶着去看医生;劳动时,他不怕脏、不怕累,干得最好;同学向他借点东西,那是有求必应;班里桌凳坏了,他会独自或者联合几个同学及时修理;只要有时间,他总是帮着值日生擦黑板、扫地、锁门。
  即使自己身在难中,仍懂得分享爱的人,是难能可贵的,而在丁焱就是这样一个人。柳启明是一个弃儿,三年级时妈妈去世,老实巴交的爸爸常年在外卖苦力,也挣不了几个钱,留下她跟着一年时间有半年卧病在床的外婆相依为命,家里极为困难。当时作为班长的丁焱就带领全班帮助她,给她辅导作业、干家务,直到小学毕业。五年级时,丁焱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号召全校捐款,让即将退学的柳启明又回到了学校。至今,丁焱妈妈仍清楚记得2011年春季买衣服的事。一天,妈妈准备给丁焱买件新衣服,可丁焱一定要让她给柳启明也买一件,并说了一大堆理由。在丁焱一再坚持下,妈妈同意了,给柳启明买了一件红上衣。“当时我见焱娃的衣服已经小得快到肚脐眼了,还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可是他却要给别人买。我刚开始想,我咋生了一个败家子。后来,我发现儿子知道心疼别人了,这是好事,我就同意了。”丁焱妈妈说着说着,侧过头去,脸上泛着笑容,眼角闪着泪花。
  丁焱在邻里之间的口碑很好,大家都夸丁焱是个勤快人,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他都会积极帮忙。子女不在身边的邻居老太太焦玉兰说:“别看娃个子小,平时有个啥事,喊一声准来。我经常出门忘记锁门,他看见了都会帮我锁上。有一次发昏滚到地上,要不是这娃看见,帮我叫来了人,我这老命早没了。有事出门,家里的鸡、猫我就交给他,不管几天,回来准没事。”
  丁焱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一路上的关怀让我走到了今天,让我的父亲重新站了起来,让我的家庭始终充满着希望。我会以感恩的心来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