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学名家笔下的高考
艾兴君
文章字数:1368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到六月,“高考”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过来人”都发出感叹,“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而当代文学名家的高考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回味无穷。
  余华参加了恢复考试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学了一年,然后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上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就是这一刻,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了,终于写出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第七天》。
  麦家当年的高考成绩,勉强上提档线。他在《隐密之魅》一文中写道:“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来岁,胖墩墩的,友好地和我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优秀以后,破格录取了他。后来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队情报工作,俗称特工。但不久后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上,偶然地读到了《麦田守望者》,霍尔顿的形象和他当时有一样的心态,压抑、躁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让麦家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小说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暗算》等作品的问世。
  迟子建的高考作文只得了5分,但她感谢判卷的老师。她在《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写道:“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那所学校面对山峦草滩,自然风景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后来迟子建开始尝试写小说,从而走上文坛。迟子建早期的代表作《北极村童话》,就是在大兴安岭创作的。后来迟子建说:“我觉得图书和大自然对我的帮助很大。”
  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中,写高考这天女儿的心情:“从七点开始,女儿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
  蒋方舟少年成名,她当年从网上查到自己高考成绩的那天,虽然认为成绩应该够了,但她还是觉得有点“囧”。她在《高三,不相信传说》一文中写道:“我对高三没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对大学将要给予我什么,也没过多的期待。”高三是个竞技场,不要说什么过程最重要,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王道。在蒋方舟看来,高考让很多人变得“脑残”,这是糟糕的选拔方式,但另外一方面又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办法。经过高考的锻炼,现在的蒋方舟写作从容淡定,举重若轻,精品不断出现,前不久还代表国家参加与哥伦比亚的文化交流。
  高考会牵亿万人的神经,高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读着名家们的高考故事,能给我们心中的高考,增加一些有意义的感触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