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紫红的桑葚
程毅飞
文章字数:1337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桑葚,穿越千年,从诗经中走来,挂在枝头,润泽光亮,灼人眼,沁人心。
  在乡村,桑树没有杨柳的招摇,没有槐树的芬芳,也没有桐树的高调,更不像桃树、李树、樱桃树、核桃树、柿子树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显然,桑树并非出自名门大户,更够不上大家闺秀,充其量算是众多树木中的小户人家,骨子里透着低微和谦卑。所以桑树大都是一株两株的偏居于农家的房前屋后,或者村外的沟沿河畔,掩映在绿荫之中,默默结出一粒粒桑葚,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但在乡下,桑葚果却是孩子们的最爱。
  开春,桑树枝条冒出新芽,鲜嫩的芽儿给人以清爽干净之美。到了春夏之交,桑树开始结果。桑果,小小巧巧的,仿佛缀在绿叶间的粒粒纽扣,又好似藏在枝叶间的小星星,讨巧美好,煞是喜人。初长出来的桑葚,颜色涩青,果实紧固,像穿着一件紧身的外衣。再往后,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桑果由青变黄,变红,那红并不是整齐划一、地道的红,有的是微红,有的是鲜红,有的是深红,熟透后就变成黑亮黑亮的紫红,精灵似的,一颗颗挂满枝头,向下低垂着,光鲜晃眼,馋得人直流口水,也引得鸟雀们捷足先登,在枝头欢蹦跳跃,一边啄食着成熟的桑葚,一边卖弄着清脆的歌喉,奏出婉转的曲子。
  也许是生活苦焦的缘故吧,记忆中,小时候的桑葚,味道特别甜美,对乡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人间仙果。放学回家,一扔书包,就迫不及待地向屋后的桑树奔去,来不及脱去鞋子,就猴子一样“噌”的窜上树去,盘坐在桑果较多,颗粒较大的树枝上。看到颗颗桑葚胖乎乎在风里摇曳,兴奋得眼睛顿时眯成了一条线,伸手就去摘食。摘得一颗放进嘴里,轻轻咬下,发出微微“吱吱”的声响,一股清甜登时从舌尖蔓溢开来。直到嘴巴被桑汁染成紫褐色,脸也抹成了大花猫,才溜下树,抹把脸,心满意足的回家去。
  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个麦收的夏天,我大约3岁上下,大人们都在打麦场上忙碌,大哥领着我们在河边摘桑葚,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直打晃的我,眼见着大哥他们已经吃到了桑葚,就急着去采摘,不料身体失去重心,从河边的高塄坎上掉进了河里,头正好碰在河中的一块尖石上,顿时一潭河水就被鲜血染红了,我疼得哇哇大哭。大人们听到哭声赶来,把我捞上来,看着头上三寸长的口子,母亲就哭了,抱我回家,用纱布包扎处理后,让我坐在草堆上,一遍遍地为我叫魂,那带着哭腔的吆喝声,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然,大哥也为此挨了母亲的打,我额头上落下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童真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每到桑葚成熟时,能尽情饱食一顿这鲜美之果,心中便充满了无限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桑葚就更多了一些了解。在乡间,桑葚被称为“圣果”。《诗经·卫风·氓》中,就有以桑葚果的甜美比拟甜蜜爱情的描写,足以见得古人对桑葚的赞美之情。不仅仅是古人,就连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对桑葚也是念念不忘,赞美有加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桑葚的药用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草纲目》里就载有桑葚安神明目,养颜益肾的作用。小小的桑果,正在被商家研制成桑葚酒、桑葚饮料等饮品,使它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提升,也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美味。
  “又见春风化雨时,瑶台一别未言痴。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谁说不是呢?紫红的桑葚甜透了童年,铭记一生的却永远是故乡的山水风物,殷殷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