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武汉妹子在柞水
肖云 王维
文章字数:1962
  热干面,是武汉人津津乐道的早餐,而今,一位嫁到柞水的武汉妹子,将家乡地道的美味也带了过来,用一碗碗散发着浓郁酱香的热干面改变着柞水人的早餐模式。
  武汉妹子与柞水结缘
  1994年,柞水小伙李蕴锋在广东一家餐饮店实习时,和武汉姑娘刘纯相遇,两人一见钟情。李蕴锋家境贫寒,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而刘纯从小在武汉市长大,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城里姑娘。两人的恋情,马上遭到双方家庭的反对,理由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然而年轻的刘纯觉得李蕴锋人老实,靠得住,会一辈子对自己好,冲这一点,她坚持了9年,2003年,两人终于修成正果。婚后,李蕴锋继续在广东打工,刘纯则回到武汉,利用娘家的门面房,开了一家热干面馆。“姑妈卖了一辈子的热干面,我从小就看着她制面、调面,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刘纯说,热干面美味的关键,在于面的筋道和调料的浓香,面条最好当天或前一天压制好,调料有芝麻酱、萝卜丁、香葱等近20种,说是小吃,但制作的过程却很复杂。
  外来小吃水土不服
  2007年,刘纯跟随丈夫回到柞水,结束分居的生活,正式在柞水安家立户。一开始,他们看中凤凰古镇外地游客多的优势,租下一个门面房,专卖旅游产品、本地特产等,但很快就被别人模仿,生意无法继续。这时,刘纯想起了家乡的风味小吃——热干面,柞水也没人卖这种面食,何不独辟蹊径,将湖北的特色小吃带到柞水呢?刘纯兴奋地跟丈夫说了自己的想法,丈夫却担忧地说:“柞水当地人都是吃擀面皮、包子、稀饭长大的,能习惯热干面的口味吗?”爽朗奔放的刘纯劝导丈夫:“热干面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既然如此,肯定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况且这几年,柞水越来越开放,说不定有很多人愿意尝试这种新的口味!”于是,凤镇第一家热干面店开业了,谁知真被丈夫说中了,开业之初,店里生意很冷清。“传统的热干面都是用纸碗装的,当地人一看,觉得是哄小孩子吃的,买的人很少。”坚持了2个月,刘纯差点放弃,做好的面卖不出去,他们只好自己吃,或免费请顾客吃,“我觉得做生意就是交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比钱重要。”有时,客人忘记带钱了,刘纯还会打圆场安慰客人,说随便啥时候给都行。刘纯的这些无心之举,却让本地人喜欢上了这个率性的外来妹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店里尝鲜,“开始是在镇上上班的人,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得快,随后又带动了当地的百姓。”看着生意出现了转机,刘纯更加用心的经营,当听到很多人反映面条有点硬时,她就改进方法,把面条做得软一些,很快,店里就积攒了一批常客。“做生意不能是“1+1=2”式的死搬,要重视顾客的意见,毕竟热干面是一种外来的饮食,不能纯粹套用武汉人的口味。”尽管如此,凤镇毕竟是个镇,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已经适应了本地味道,无奈之下,刘纯只得兼卖馄饨、酸辣粉之类的小吃,有一次统计后,发现这些小吃卖出去的量比热干面还多。
  热干面畅销柞水县城
  刘纯暗自寻思着,想要把热干面的品牌打出去,还得去县城,因为城里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城里的客流量也大一些。去年4月份,他们在县城市场巷租了一间小门面卖热干面。尽管门面位置比较偏僻,但开业头一天,就引来了不少客人。刘纯还记得,那天早上不到10点,所有的面都卖空了,这让小两口惊喜不已,但刘纯还是隐隐的担心,害怕大家只是图新鲜。两个月后,生意依然很好,甚至有从凤镇调到县城工作的人,或从凤镇到县城念书的学生专门找过来,品尝他们曾吃过的味道,刘纯这才放下心来。热干面在武汉是一种早餐,只在早上卖,为传承这种习俗也让自己不至于那么劳累,刘纯的热干面馆也只在中午12点前营业,这种严格的时间观念无形中为她带来了更多“吃稀奇”的顾客。刘纯说,一碗面4块钱,一早上平均就卖200多碗。卖完面后,她和丈夫也不能闲着,因为要准备第二天的原料,刘纯解释说,在武汉,热干面馆里的面多数都是批发的,但到了柞水,失去了这个大环境,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己制面、配料,才能保持面条的地道口感。“前一天下午把一切都准备好,第二天一早4点就起床去店里,烧炉子、分量,6点开卖,天天如此。”尽管很劳累,但刘纯坚持天天开门,“现在,来我们店里吃饭的大多都是回头客,有的人下雨天里还专门骑车子过来吃,这说明顾客对我们很信任,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一碗面放在眼前,在色、香、味上,首先要通过自己这一关。”刘纯说,做生意的决窍,就是用心。自开业以来,就有40多人找到她,想学习制作热干面的手艺,但认真的刘纯只找那种真心想学、能吃苦的人教,因为“热干面是柞水的外来小吃,我有义务保护它不被破坏和变味。”这也是她为什么不扩大规模,而亲历亲为制面、调面的一个原因。刘纯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带出的一个徒弟在下梁镇又开了一家热干面店。
  刘纯说,她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喝就好,现在,她和丈夫靠着自己的努力,已经在柞水县城买了房子,相信他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