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两户人家的村落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2689
  看着断垣残壁,叶正发似乎又回忆起了曾经的邻居和热闹的场面。
  每天天一亮,李义峰就起床为孩子做饭,多年来,他既当爹又当妈。
  叶正发一丝不苟地给玉米除草
  在爷爷手上盖起来的几间土房,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虽然表面破旧,但是屋里却井然有序。
  日渐凋零的村庄

  田家洼是一条山坡,也是一个村民小组的名字,位于商南县赵川镇石堰河村。这里曾经一度有20户人家的山坡,过去十年中,在移民搬迁政策扶持下,大部分人搬离了这里,住进了川道旁的楼房。如今,整个小组只剩下两户人家以自己独有的坚强傲然面对每一位走进来的外人,向他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凄凉的故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旧是他们清贫而自然的生活方式。日前,记者和当地的镇村干部走进这座荒凉的山坡,记录居住在这里的两户人家。
  初访田家洼
  6月的农村,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早在前一天,村民李义峰就接到村支部书记的电话,今天派出所民警到他家帮他儿子上户口。
  田家洼距离最近的村子有5公里,距离镇子有10多公里。按照前一天村干部约好的时间,当天上午9点多,赵川派出所民警就驱车10多公里来到了村委会,和村干部一块去田家洼。虽然说是省道,但是多年未修,路面依旧颠簸不平,10分钟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车子在一个坡脚下停了下来。村干部告诉众人,去田家洼还有大约4里山路。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众人一路攀爬着,沿路都是盛开的山花,一阵山风吹来,众人不禁敞开呼吸,享受着山花的芬香和泥土的气息。“你们都还年轻,没有这种经历,想当年我们下乡时,一个组一呆就是一天。”沿路走,村干部王海青说着曾经工作时的情景。看着崎岖的山路,虽然大家居住工作的地方与此相离都不是太远,但是大家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纷纷猜测着山上村民平日是怎样和外界联系的。
  30分钟后,众人眼前豁然开朗。绿树掩映之下,几座土房呈现在眼前;房屋后面是高大的核桃树,硕果累累;门前是金银花,开得正旺;远处是错落有致的麦田,有两位村民正在给庄稼除草。如果不是众人累得气喘吁吁,定会停下脚步,欣赏一下这在外人看来是世外桃源地方。
  沿着田埂,绕过一座土屋,来到了李义峰的家。早已在家等候的李义峰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屋里。在民警忙着为李义峰的孩子李毕银办理户口的间隙,记者仔细打量了李义峰居住的地方,在一片绿树的包围中,横着一排破败的土房,有三四间,墙是用黄土夯成的。外表虽然完整,但用塑料纸糊成的窗户门框上积满灰尘。屋里,虽然破旧,但是整洁有序,墙梁上挂满了塑料袋,墙角里摆放着盛放粮食的土缸。屋外的院子有一块菜园。
  整个环境看起来是那么的平静、古朴而又有些荒凉。
  清贫的生活
  寂静的院落突然来了很多的外人,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也飞来赶热闹,不厌其烦地鸣叫,在这个出奇安静的地方显得分外嚣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天早上,李义峰早早地起床,为6岁的儿子做早饭,吃完饭,把儿子送到距离村子5公里的小学,他再返回来开始一天的忙碌。这个40多岁的汉子又当爹又当妈。
  说起这些,李义峰眼角有些湿润,他觉得他的一生是坎坷的。由于居住条件不好,一直以来,李义峰没有找下媳妇,直到2008年外出打工时,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外地女子叫王丽萍,除此之外,他不知道王丽萍的家庭住址、年龄等任何信息。没有任何婚礼,没有手续,他们成了夫妻。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李义峰发现,其实媳妇早已有了身孕,孩子并不是他的。但是李易峰认为,有一个孩子陪伴着自己总比孤独到老要好得多。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这个孩子降生了。就这样,简单的生活持续了四五年时间,可是让李义峰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媳妇的精神病再次发作,每天神情恍惚,最后连人也找不到了。自此,他又当爹又当妈。转眼间,孩子到上学年龄了,可是由于没有出生证明,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最终孩子还是进了村小学。但是李易峰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在和村干部商量之下,民警决定上门为他的孩子帮忙办户口。
  在李义峰门前的田地里,李义峰的父亲正在给玉米地除草。李义峰告诉记者,由于孩子还小,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在家种地。虽然老父亲今年60多岁了,但是家里人手紧,只能叫老人帮忙干活。在去年的时候,老人不小心把腿摔折了,最后送到医院在里面上了两根钢板,后来回到家里再也没有管过,钢板至今还没有取下。由于海拔较高,干旱导致这里的庄稼长势较差。在隔壁的田地里,邻居叶正发也在细心地给玉米除草。早年间叶正发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下煤窑,由于今年煤矿工人工资不高,他觉得出去划不来,在加上村子里的人走光后,土地便闲置起来,叶正发感觉有些可惜,又重新捡起荒废了多年的地开始种粮食。
  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器,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劳作的身影和袅袅炊烟。
  正在被外界遗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十年中,这里的村民陆陆续续迁往城里或是山下的移民小区,一去不回。如今只剩下李义峰和叶正发两户人家。
  如果不是送孩子上学,李义峰有可能半个月都不会下一次山,而他们正在慢慢地被外人遗忘。当然,李义峰还有与外界联系的方法,那就是看电视。当记者一行来到李义峰家里的时候,最显眼的就是堂屋的柜子上放着一个小电视,里面正播放着新闻。作为李易峰来说,白天是没有时间看电视的,因为还要下地干活,只有在吃过晚饭,“声音”才会带李义峰回到外面世界。李义峰看电视丝毫不挑剔电视节目,无论播放的是什么,他似乎都能看得下去。这台电视机,已经陪伴了老李十几年。
  大多数时间,说话对这里的人已变得可有可无,但是他们也不肯放过任何与声音打交道的机会。当记者拿出相机给叶正发拍照的时候,他放下了锄头,与记者攀谈了起来。“怎么不种药材,这比种粮食划算?”面对记者疑问。叶正发摇摇头:“哎,我们这没有水,老是干旱,种什么都不行。”寂寞让这名木讷的农民变得像个诗人一样敏感。一只布谷鸟鸣叫着从远处飞起,他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问记者,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看着旁边废弃的土屋,记者再次试着询问道:“这里曾经很热闹吧?”“是啊,这里曾经有十多户人家,现如今大部分都搬出去了。你看,那就是原来邻居老陈的老家。”说话间,似乎这里是叶正发的全部记忆,虽然过去多年,但是他仍能一五一十说出他们主人当时的模样和脾性。叶正发告诉记者,他想再过两年,攒一些钱也搬下山去。他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搬离这个地方,给儿孙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离开村庄的时候,看着李义峰和叶正发落寞的身影,记者似乎能感觉到在孤寂的背后隐藏着一颗渴望改变的心,多年的破败萧条并没有将他们的热情消耗殆尽,没有令他们活在自暴自弃的生活中。即使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们灼灼的眼光依旧透露着殷殷的期盼,渴望着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改善自己的生活,得到外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