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心灵温暖病人
记者 李亮
文章字数:1462
  “少说话,多做事”是他始终奉行的准则,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干自己的工作,穿梭于病房中。因此,在很多人眼里,闫建军医生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而在病人心里,他却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医生,他的细心和体贴,他的守护和责任,从他的行动中都能体现出来。从当医生的那一刻起,闫建军就记着这样一句话:“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一个好医生要学会用心灵去温暖病人。”
  病人就是我的责任
  今年50岁的闫建军,1990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为商州区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是商州区“双百”人才计划重点支持人才。如今,闫建军在商州区人民医院已经工作25年,前10年是在医院的急诊科工作,1999年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内科进修了一年,回来后就调到了医院的神经内科。25年,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日子,而对于压力大、工作忙的闫建军而言,就如一晃而过。“有时感觉挺累的,但是一看到在病痛中饱受折磨的病人,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说。
  近几天,由于病床紧张,闫建军治疗的病人比平时少一些,总共有19个,最多时他要治疗二十七八个病人,一天忙得连喝一杯水的时间都没有。他也已养成早起的习惯,每天天不亮起床,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查看病人的病情,一个个问,一个个嘱咐。他的同事开玩笑地说,这时也是闫建军一天中话最多的时候。在同事眼里,闫建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他的病人,他都会自己量血压,可能也因为他的病人大多是脑出血、脑溢血或脑梗病人,量血压显得重要一些,他觉得自己量更方便为病人作出药物调整和治疗调整。
  医生只有一个原则
  闫建军觉得,医生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病人。那是刚到神经内科上班不久,他从西安进修回来才两三个月,有一个病人从急诊科转到了神经内科,病人年龄约70岁,患脑出血和急性肾脏功能衰竭,导致长时间昏迷。闫建军当下就意识到了病情的复杂和严重性,将病人转送西安路途遥远,也容易出现不良状况,他先是做出了一套治疗方案,稳定住病情,而后专程赶到西安请教进修时的教授。经过闫建军细心治疗,使病人度过了危险期,最终苏醒过来。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拄着拐杖就能行走。老人的家属被闫建军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多次答谢,闫建军都婉言谢绝。一年后,老人的儿子得了脑出血,家人立即找到闫建军,放心地把病人交给了他。住院20多天后,老人的儿子健康出院。这之后,他和闫建军就成了朋友,空时,他们还一起散散步,闫建军也会经常嘱咐他身体需要注意的事项。若有人情世故,双方就如亲戚一样往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医生与病人一样,只要想着用心去温暖病人,病人定会感觉得到。”闫建军说。
  手机的另一端是生命
  对于所有的医生而言,手机24小时开机,就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自然,闫建军也不例外。他常常加班至很晚,刚回到家,电话就来了,他认为,病情就是命令,因为手机的另一端就系着生命,无论当时他在做什么,无论多困多疲倦,也无论多晚,他都会及时赶到医院。
  今年五一假期,闫建军值了一天一夜班后,回到家中休息。下午两点时,电话响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电话说,其母亲突然出现了呕吐、昏迷,情况很糟糕,问需要做什么紧急处理。闫建军嘱咐他,赶紧往医院送,同时,他也赶快来到了医院,一直忙到了夜里八点多,晚上又到了他值班的时间,闫建军继续忙碌在岗位上。事后,他才得知病人家住刘湾,病人的邻居在他这治疗过,因此向对方提供了他的电话。在闫建军身上,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很多病人都是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他的名气也在商州周围渐渐传开。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闫建军的电话响了,他抱歉地示意。说完后,他急忙打声招呼离开了,是病人在召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