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皓歌》流传考
张中山
文章字数:2803
  近几年商洛兴起“四皓”研究热,先后发表了许多文章、专著和有关资料搜集整理,一些全国史学专家学者也著文参加讨论,很是热烈。使我一时兴起,也对“四皓歌”的流传进行了一些考证,以求教于研究专家及有关朋友。
  所谓《四皓歌》,也称《四皓颂》《采芝歌》,现存于商州《志》书有两首。这两首歌诗是怎么来的?今人所见最早出于宋人编撰的《太平御览》和《乐府诗集》。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宋人李昉等人奉旨编撰了一部大型类书,初名《太平编类》,后改为《太平御览》。其资料来源据说是北齐人辑录的《修文殿御览》和唐人辑录的《文思辑要》及其他类书,共1000卷。征引资料很丰富,有许多为古籍佚文。笔者检索该书卷573乐部11,有一段记录了关于四皓一事,其文如下: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暗昧,道灭德消,坑黜儒术,《诗》《书》是焚。于是四公退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灭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崔琦是东汉桓帝时人,字子玮。崔氏家族是名门,据说是与东汉初年名臣崔因及其崔瑗是同宗。崔琦有才气,能文,因作《外戚箴》被权臣梁冀扑杀。《后汉书》卷80《文苑列传》有关崔琦的简要介绍,全录了他的《外戚箴》却没有提到《四皓颂》。说他著有赋、颂、铭、诔、箴、吊、论、《九咨》《七言》凡十五篇。其中的《颂》大概指的就是《四皓颂》吧?《太平御览》介绍材料来源说“多为古籍佚文”,也许崔琦的十五篇文章除《外戚箴》外都“佚失”了,我们无法看到他的原作。那么这里有个疑问:崔琦说的“四公退而作歌”云云,是从哪里来的?是他从民间收集来的?还是有什么资料依据?因为崔琦生活的年代与四皓时已有350年左右了,我们今天无法知道了。不过从他的《外戚箴》看,与其所谓《四皓颂》章法、句式都颇相类似,因此不能不使人怀疑就是他自己作的,不一定是四皓们当初的原作,恐怕起码是他加工过的。当然,话说回来,目前所知它是四皓歌的最早版本。
  过了几十年,到东汉末年的建安时代,有一个叫皇甫谧的人。此人是一位医学家,对针炙很有研究,著了一部《针炙甲乙经》,成为医学经典。但是皇甫氏对历史文化人物很感兴趣,撰著了一部《高士传》,共三卷,收录从尧舜时代到汉代的古隐士70多人。在其卷2中记述了四皓。其文说:
  “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者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已,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中,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屈己。”
  皇甫谧的这段记叙,显然是受《汉书》的影响,其中的《四皓歌》是抄录崔琦的,只有个别文字改动。这并不奇怪,雕版印刷术是六朝末和隋朝发明的,唐代始盛。此前古人的诗文先是写在竹木简上,后来多写在绢帛上,东汉时代发明了纸,就抄在纸上,总之都是手抄本。同时古人征引前人诗文,往往不像现代人那么严格,字句标点都要一一核准。因此,在传抄中改动字句或抄错字句,是常有的现象,一般说也没有特殊意义。这也是明、清开始出现板本学、校雠学的原因。皇甫氏这段记述提供的另一个信息倒是值得注意。他说四皓“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屈己”。这就是说,四皓秦末隐于商洛地肺山,秦亡汉兴,刘邦请他们出山他们不去。大概怕再受干扰就深藏到终南山去了。这也坐实了司马迁在《留候世家》中说的隐于终南山,太子刘盈后迎接四人出山,应是从终南山接去的。于是,所谓刘盈致书卑词厚礼,驷马高车从商洛迎接出山,可能就是后人的演绎附会了。反正我总觉那时候,高车驷马是从秦岭上过不来的。
  宋人郭茂倩编了一部《乐府诗集》,凡100卷,今完整存世。据说这是自《诗经》之后,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歌总集。其突出特点是每篇题解最为详实。
  郭氏是宋仁宗至哲宗朝人,字德灿。他与编撰《太平御览》的李昉等人相距六七十年,应该说他们能见到的历史资料大体差不多。我在检索《乐府诗集》卷58《琴曲歌辞》中,看到四皓《采芝操》。其文说:
  “琴集曰:《采芝操》,四皓所作也。”“《古今乐录》曰:南山四皓隐居,高祖聘之,四皓不甘,仰天叹而作歌。”按:《汉书》曰:“四皓皆八十余,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崔鸿曰:“四皓为秦博士,遭世暗昧,坑黜儒术。于是退而作歌,亦谓之《四皓歌》。”二说不同,未知孰是。随后就录了这两首歌: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远矣,吾将安归。”
  《四皓歌》,唐·崔鸿
  “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天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
  郭茂倩在上边题解中提到的《古今乐录》,是南朝最后的陈朝一个叫释智匠的和尚编的,原书13卷,今已佚失,看不到了。郭氏发现了一个矛盾:《古今乐录》中说四皓歌是汉高祖刘邦征聘四皓不出之后作的,但是唐人崔鸿说是刘邦征聘之前作的。他说不能断定谁说的对。因为这就涉及到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区别。如果是征聘前作,就肯定没有最后四句内容了。可是,笔者又发现郭氏编录这两首诗时,顺序又弄颠倒了。按道理说,《古今乐录》中说是作于刘邦征聘之后,那就应先录其中有“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这一首。但是他却在这一首标书:《四皓歌》,唐·崔鸿。这就和他在“题解”中说法冲突了。同时郭氏所录的两首诗,文字上与崔琦说的变动也比较大。这种错乱是传抄之误,还是编排颠倒?成了糊涂账。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说明到郭茂倩时,关于四皓歌已经有了两个版本是肯定的。
  最后,轮到清代商州地方官们编《商志》时,把两首都收录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弄清哪一首真是四皓作,或者到底是在刘邦征聘之前作是真的还是征聘发生后作是真的,只好两首并存。对于州县官员来说,多是刑名钱谷之吏,作诗作赋不过附庸风雅而已,我们也不必苛求,古今都是如此。至于诗的标题,叫《四皓颂》《四皓歌》《采芝操》《采芝歌》云云,大概都是后人加的。在先秦时,一般古人的诗文多是无标题的,汉代以后人们为了研究称说方便才逐渐为诗文标上题目,或取诗文之首一二字或取其内容之意拟出一个标题,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不举例说了。关于四皓歌的这几个题目,如果真是四皓自己作,恐怕就不能叫《四皓颂》,自己不能“颂”自己吧?叫《四皓歌》,也不合适。这也是笔者怀疑它不是四皓们作而是崔琦代作的原因。
  总之,现在我们不管它是一首的不同流传版本还是两首,是真还是假,毕竟它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而且四皓在古书上总是称为“商山四皓”,作为商洛历史文化的重要元素,让它保留下去也无妨。
  孔子诞辰2565周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