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战后流落商洛的最后一位日本女人
文/图 方立 吕丽霞 冯永发
文章字数:2384
  13岁时在日本的照片是老人久远的回忆
  资料:2006年水崎秀子(左二)和老伴李明堂(左一)见到姐姐(中)等家人的情景
  儿子(养子)说,生活没有问题,有我们一口饭就有老人吃的。
  生活由儿子(养子)儿媳照管
  回日本时她丢失了渡航书,因此,她无法办理中国户籍,这是老人的一件心事。
  资料:水崎秀子(中)13岁时在日本的合影
  老人清瘦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老伴春节后去逝了,老人提到他便会伤心落泪。
  老人住在村子临公路边,院前树下成了邻居们休息聊天的地方。

  70多年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惨绝人寰,也给日本国民造成巨大伤害,许多家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因此,战后有3个日本女人流落到商洛山中。即使我们无比痛恨日本侵华暴行,商洛人却以中国人特有的善良和博大胸怀接纳了她们,使她们在这里安静、恬淡的生活着。当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专程寻访了唯一健在的最后一位日本女人——水崎秀子。
  7月9日,在向导引领下,我们来到丹凤县竹林关镇向东两公里处的雷家洞村,见到86岁的水崎秀子老人。她正在屋里安静地吃早饭,衣衫干净,清瘦精神,如同木刻般的面容写满了沧桑,一口地道的下湖腔,显得温暖和煦,她在中国生活了73年,与商洛山中的老太太没有任何区别。看到记者前来,老人立即放下碗,执意不在生人面前吃饭。清楚我们的来意后,老人沉默片刻,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
  水崎秀子1929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市今津滨崎一个渔村,水崎秀子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13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随侵华日军来中国长春的姑姑那里,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竟让她和父亲成了永诀,也从此改写了水崎秀子的命运。
  1945年日本战败,水崎秀子留在中国。1947年,水崎秀子与国民党一位营长结了婚,不久丈夫在一次战役中失踪。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和一名商南籍国民党士兵结婚。婚后不久,国民党兵败山倒,水崎秀子跟着第二任丈夫回到商南县梁家湾,却没想到,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个残忍的玩笑,丈夫在老家早有妻子,她被抛弃。孤独无助的她接受了当地热心人的建议——再找一个婆家。22岁的水崎秀子嫁给了商南县姚楼村村民宋治福,她也有了一个中国名字———王玉兰。1976年,宋治福因病去世,水崎秀子又嫁给了丹凤县竹林关乡白李湾村的李明堂,一起生活至今。她帮着李明堂把一儿一女抚养成人,帮他们组建家庭,如今,儿女们也都当了爷爷奶奶,她也成了有4个孙子、4个重孙的老人。
  上世纪70年代末,她的真实身份公布于众。1979年,王玉兰取得了外国人户口簿和外国人在华居留证,成为一位在中国居住的日本老人。事实上,对于自己特殊的身份,水崎秀子从未向别人隐瞒过,也从不忌讳。老人平静地说,相比较而言,她更喜欢中国的名字,因为自己一辈子都在中国,这里就是她的家,日本那个名字没用!
  关于对家乡的记忆,水崎秀子也非常淡。留在记忆深处的只是家乡残缺的片断,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家里经济条件还好,地上和墙上贴着瓷砖。2006年,她和丈夫李明堂曾一起受日本民间组织的邀请去了一趟日本,见到失散多年的姐姐,还看了一眼曾经的旧居,但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仿佛亲姐妹也成了陌生人,不知旧居是否了易了主人,除了几句简单的日语外,一切对她来说陌生而遥远。
  在中国70多年,虽然历经坎坷,但水崎秀子还是坚强地面对磨难。谈起这些,老人说,这里人很善良,大家都对我很好,遇到坎儿总是热心帮我,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事实上,纯朴善良的商洛人从未把水崎秀子当成外人。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浪潮中,她平平静静地生活着,未受任何影响。到上世纪80年代她嫁到竹林关后,由于她为人厚道又聪明能干,和村里群众处得特别好,很快在村里树起了威信,村人曾两次推荐她当镇人大代表,后虽因她不符合《选举法》被取消资格,但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她依然是远近有名的“能人”,最亲的亲人。后来,由于她和老伴年龄大了,没有劳动能力,每年到春节,村干部也总想办法给她们送来米、面等慰问品,对老两口的生活嘘寒问暖。雷家洞村监委会主任白启彦笑着说,这老嫂子给人干活可身子趟,几十年来左邻居右舍处的像一家人,真是没啥说的!小辈的侄媳妇说起水崎秀子,都满面尊敬,老人茶饭好,一辈子贤惠,我们学都学不来!
  说起这些,水崎秀子反而感谢起了商洛的亲人。她说,她一辈子没有生过孩子,丈夫从未嫌弃过她。尤其是到了竹林关后,比她小三岁的丈夫李明堂更是处处照顾她。刚嫁来时,她喜欢吃米饭,在那样困难的年代,丈夫尽量满足她,丈夫有天对她说,整天吃米饭,我实在想吃面换换口味。她才意识到,从嫁过来家里几乎没有吃过面。水崎秀子嫁到李家时,李明堂的女儿十四五岁,儿子十三岁,她和养女感情很好,没事老两口隔段时间到女儿家串串门子,住上几天。今年春天,老伴离开了人世,年老体弱的水崎秀子已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现在家里最照顾她的是大孙媳妇朱苏玲,孩子吃饭时总是先给她一碗,有空就给她洗洗衣服。她见了重孙子,想给娃一点钱,娃也会躲开不要,说:“我妈妈说了,你人老了,不能要你的钱!”
  现在,老人身体更差了,只能每天坐在院子里,和几个老妯娌聊聊天,说说陈年往事,过着一个商洛老人平淡的生活。谈到日本那个遥远的家,老人摇摇头说,不是战争,我也不会背井离乡,现在我和那里没啥联系,也不想了。谈起自己的心愿,老人说,我以前在中国有暂住证,上次到日本去将渡航书弄丢了,没法将暂住证延续,现在最希望相关部门能解决这个问题或是给自己上个中国户口,让自己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儿子(养子)李书强说,其实老人生活不是问题,有我们一口饭就有老人吃的,没有血缘还有亲情哩,现在这个户口还真是个事。记者答应给打听打听,也许会有办法。
  告别老人之前,儿子儿媳帮我们找到了老人在日本时的照片,年轻时的她漂亮且富有活力,但当记者小心地问及那个时期的话题时,老人总是回避。的确,如果时光倒流78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也许是另一种美好的景象。记者只有默默祈福老人健康长寿,祈福天下无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