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三率”均达95%以上
文章字数:1149
  本报讯(田永平)近年来,商州区抢抓移民搬迁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移民搬迁政策,按照统筹城乡、规划引领、综合配套、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和集中搬迁、大点搬迁、上楼搬迁和靠城、靠镇、靠园区的“三搬三靠”工作思路,科学编制和修订《商州区陕南移民搬迁2011—2020年总体规划》,预计年底,将累计安置搬迁群众13100户51728人,占十年总任务的60.07%,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今年,全区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安置群众1900户7220人,集中安置率达到95%,城镇安置率达95%,多层以上楼房化安置率达100%。
  区上高标准规划1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38个,其中1000户以上安置点6个、500至999户集中安置点6个、100至499户安置点26个,重点围绕“四办两镇”和原“九区一镇”高标准规划大型集中安置点,着力打造杨峪河下赵塬、沙河子柴湾5000户集中安置社区和大荆镇、腰市镇、夜村镇等6个千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在沙河子柴湾、金岸小区、大荆镇等集中安置点,成立新型社区,组建物业公司,配备工作人员,采取市场化运作,促进规范化管理。对已建成的百户以上安置点绿化、亮化工程全区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打包建设。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原则,坚持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移民搬迁同步规划、有序实施,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全力将新建移民安置点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新型社区和新农村。
  在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中,区上严格政策标准,认真摸底核查、建立台账,精准确定搬迁对象,按照“三优先”原则,建立地灾、洪灾、扶贫、生态“四类台账”,制定年度轮候计划,签订搬迁协议;注重从规划、设计、拦标价审核等源头上严守占地面积、建房面积、建房成本、群众出资“四条红线”,严格按“三级审核公示”的程序审定对象,严格按省市补助标准兑现补助资金。强化政策激励引导,项目前期手续由各部门落实专人集中办公,限时办结,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项目规费由政府统一打包买单,项目审批实行零收费。按照“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要求,对地灾、洪灾搬迁及特困搬迁的群众,能够限期拆除旧宅的给予1万元奖励资金,引导群众住新房、拆旧房,对积极动员和落实搬迁对象的镇办实行奖补。加大集中安置项目地点、户型面积、房屋价格、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产业配套等信息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情选择搬迁方向,提高搬迁积极性。坚持以产业聚集搬迁,以搬迁推进产业,对移民搬迁户实施“雨露计划”和“人人技能工程”培训,提高移民搬迁户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区一业,扶持移民户发展农家乐、小型加工企业、核桃、樱桃、板栗、食用菌、大棚蔬菜等产业;组织移民户到工业园区实现就地转移就业;采取发放路费补贴、赠送安全保险等形式开辟务工“绿色通道”,有序组织移民外出务工。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和产业支撑,有效促进了移民群众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