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何为“冬病夏治”
文章字数:872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的产生多为寒湿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而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聚点,而“三伏”又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腠理。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药物最易由皮肤渗透到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天的易发疾病的目的。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总之,“冬病夏治”无论是采用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药膳等治疗方法,但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冬病夏治”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临床上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中焦虚寒、下元亏损、四肢关节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结肠炎,胃痛,慢性腹泻,感冒,虚寒性妇科病,肾虚旨引起的腰痛,冻疮等病,都有“喜暖怕凉”的特点。同时,“冬病夏治”的时间不是仅仅拘泥于“三伏”的那30天或40天,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对预防、治疗“冬病”都有效果,只不过在采用穴位疗法上三伏天效果更好些,且不可“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李涛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