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编草帽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347
  说话间,只见一根根麦秆在王凤英老人手里上下翻动着,不一会儿,一个帽檐就成型了。

  草帽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用麦秆、席草编织成一顶顶帽子,宽宽的帽檐用来遮挡阳光,为干农活的人们抵挡了夏日的炎热。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草帽已经脱离田间劳作,成为人们头顶上的工艺品。商州区杨峪河镇三顷村王凤英老人至今保留着这门手艺,为家庭带来微薄收入的同时,也成了老人打发时间的行当。
  编草帽的老人
  走进三顷村,质朴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在一排破旧的土房门前,一位老人边转悠着边拿着一把麦秆编草帽,看起来是那么随心所欲,在老人的胳膊上已经串起了好几个草帽檐子。
  老人叫王凤英,今年60多岁了。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没什么庄稼活要干,于是就拿出来前一段时间储存的麦秆编起了草帽。说起编草帽的经历,老人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时候,家里穷,一年四季都要下地干活,只有下雨时才能趁空编上几个。而编草帽是村人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每到阴雨天,村里的妇女们紧赶慢赶,加班加点赶几个出来,逢集日就拿着草帽到镇里或城里街道去卖,一个草帽四五毛钱,每次能卖个两三块钱,这些钱换成了油盐,贴补到细水长流的日子里。
  边说着,边整理着麦秆,王凤英老人向记者进行演示,只见她将一根根麦秆飞快的上下翻动着,不一会儿,帽沿就成型了,老人表示,编织一顶草帽需经过好几道工序,是一项细致的手工活。而一顶草帽,需大半天时间。如果草编薄厚不均匀,藏头不自然,外露接头多而明显,色泽不好看,就会直接影响后道工序加工美观和质量,就像缝衣时布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最后成型的穿着质量一样。至于编织几米的长度,视大小厚薄情况而定。最后是缝制,这是定型,更是一锤定音,技术关键之关键。缝制是用一根结实而细长的白线把草编密密实实地缝制起来,先从头顶开始,固定后一圈又一圈地重叠环绕,被每一针每一线地结实地密缝穿起来,从外到里,不能看到有任何针线裸露。头型的定型最难,头型的大小谁戴按谁的尺寸直径去缝制,边缝边试戴,不行重来。只要头型固定好了,草帽就完工了大半,至于整个草帽直径的大小根据人的喜好而定,愿意戴大的,就多缝几圈,愿意戴小的就少缝几圈,注意最后收尾要自然,逐步过渡,一定成为圆形。最后是安气眼儿,串绳带。有的就不要这些,一顶草帽就这样大功告成了!
  打发时间的行当
  对于现在仍然要坚持编草帽,王凤英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做了一辈子庄稼,突然闲了下来有些不适应,虽然编草帽卖换不到多少钱,但是有个事情干,心里踏实。“不过,现在人们对草帽要求更高,人们追求的是美观大方,就拿帽沿的锁边来说,要整齐圆滑,不能磕磕碰碰,凹凸不平,大小不一,帽子上孔眼不能疏密不一。”说起和以前的区别,王凤英有自己的体会。
  草帽是以前人们出门远行、下地干活时所必备。记者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草帽在农村非常盛行,它轻盈、透气、好看,人们非常喜爱。村里的人们戴在头上可以遮阳,又可以拿在手上扇风,还可以垫在屁股下作坐垫。干活累了,有人直接将宽大的草帽牢牢地罩在脸上,然后仰躺于草地上呼呼睡大觉,阳光一照,舒坦而惬意。如今,草帽承载着更多的是装饰功能,几户没有人戴着草帽下地干活,而一些年轻人则是更看重市场上那些装有纹饰的工艺品草帽。作为那些传承手艺的老人,展现给外界的更多的是他们孤寂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