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城观雾
贺晓祥
文章字数:1838
  小城小,在终南山的皱褶里,像一个婴儿,恬静、安谧,娇媚生姿。小城的这一印象,除了得益于四季变换的季节彩服,除了茂林、修竹的盈盈意态,花鸟的赏心悦目,潭溪的清幽澄澈外,还和小城的雾有关。
  小城的雾是最寻常的,就像婴儿都有着让人怜爱的稚气,就像花儿总会招蜂引蝶,就像漂亮的姑娘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一样。
  小城的雾单纯,单纯得不知霾为何物。它们永远都是洁洁白白、天真无邪的样子。如果你身居小城,无论你是从旅客陌生的梦境,还是从熟稔的庸常里醒来,推窗倚立,大多数时候,你都会和雾不期而遇。小城的雾总喜欢和鸟鸣一起醒来,但它只在山梁摆一个娇媚的姿势,远远的向你撒个娇。有时是一小团一小团,一大团一大团地在山梁漫步;有时隐在山壑,从前面低矮的山峁探出头来,腼腆地向小城窥望。等太阳一升起,它们立即像施了一层淡粉脂色的佳人,娇羞地一回首,就羞赧地隐去了。
  在城里看雾,终是有些隔。我曾在小城摄影家张忠良先生的作品里见到小城最美的雾。一条长长的雾带,在雨过云开露出蔚蓝天空的天幕下,从西山的党家湾像一座洁白的天桥跨过石镇的楼宇直通下梁的群峰,消失在镜头的尽头。清晨的太阳辉映着粉白胭红的雾,极壮观极幻美。那是老张早上四点钟起床,五点多就气喘吁吁爬上山顶拍摄的。老张总在别人的睡梦中,总在别人“不宜出门”的天气,总在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发现柞水的美。我便恨起自己的懒和庸常。便有了也见见如此美丽的雾的念想。
  因了这种念想,我终于找到了一个雨后的清晨,五点起床,虽是迟了点,匆匆地提了相机出发,也不知道能不能和美丽的雾相遇。
  天色虽明,但仍盈着些晦暗。空中轻云罗织,湿雾连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跟随晨练的人们向花果山的电视插转台攀爬。空气中湿漉漉的,草叶上都凝着晶莹的露珠。阴雨乍停,这样的清晨即是暑期,也沁凉沁凉的。抬头四望,雾并不出众,正有些怏怏的遗憾。忽然发现身后有大片雾汹涌而来,我立即拔腿拾级猛跑。登上插转台,西边巍巍的山体边,先前云天相濡的雾团降下来,露出了最高一线巅峰,低低地在乾佑河一带氤氲着,遮蔽了河岸边的房舍。顺乾佑河南望,重峦叠嶂,云烟缈缈。山重重雾重重,层层山峦由葱绿到苍黛到烟紫;雾重重,在山峦间缭绕、勾勒、铺陈,与天际烟紫色的山影上的云海呼应,连袂而动。
  太壮观了。应该是随着阳光从东方缓缓升起,气温升降变化唤醒了雾,搅动风儿的妙手绘出了这绝美的画卷。登山的人也不禁心潮澎湃。有一位大嫂在山顶的平台上跳起了舞,老伴老康便掏出手机拍,他一边拍老伴的舞姿,一边绕着老伴拍周围山上的雾。那些雾在慢慢涌动、变幻、消融又聚生。看,那里,在红石崖山嘴,一缕缕雾正冒出低矮的豁口,然后顺着山弯遮没了山凹处的树林,向城中弥漫。老母庙不见了,广场不见了,楼群不见了,它们还在慢腾腾向城中触探、伸嗅。一直伸到正在建设中的高楼边。在那里徘徊、嗅闻,轻轻地触碰,或者在轻轻抚慰。像是想嗅嗅钢筋混凝土的气息,或听听高楼拔节的声音。但雾并不整个把城罩住,雾总留着些高楼、房舍。留着些鳞次栉比的人间生息,这更让山城像夏天的美人。
  此时,在山城北面,雾从党家湾、韭菜沟、马鞍岭三个方向向城中探伸。三条不连贯的雾串缓缓地伸展、游走,在山城上空划了一个弧线,最后在城中消失了,许是进了人家做客去了呢!
  老康拍够了,拉着我看他以前拍出的照片和视频。老康说,每天雾都不一样呢。老康一脸自豪,仿佛这雾是他创造出来的。
  在我的印象当中,雾这样低地进入楼群还是第一次。从山上归来,我问城中的人,他们都一脸茫然。“哪儿呀?雾没有进城里来,它们只是在空中,低了一点”。而我更感到惊诧。
  细细思忖,我更理解了小城的雾。
  不知谁说过,世界上最难把握的是距离。雾和人也一样,远,看着太过虚缈,就会顿失雾的美丽,这样的雾叫虚雾;近,拥在城中,拥在人的眼前,整个世界倏忽间像进入了古神话中说的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混沌的原初世界,这样的雾叫迷雾。
  小城的雾腾挪变幻着它的美,愉悦着人们的生活,启迪着人们的心智,却从不侵入人们的生活。小城的雾和人的距离是恰到了好处。它们从不会钻进小城,挤进人堆里探头探脑;从不会缠绕在车轮间,制造些悲惨的谈资。小城的雾没有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凄惘,没有韦应物“才视含鬓白,稍视沾衣密”的惶惑,也没有老杜“老年花似雾中看”的无奈。
  小城的雾就在四面环绕的山脊。那山脊不远也不近,不高也不低。这样的距离、高度最适合雾生雾绕。就连这次,雾这么浓,这么贴近地进入城中,也拿捏好了与小城的距离。
  雾是爱小城的,就像小城的人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