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创新模式 购买服务
——洛南推行敬老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文章字数:1563
  “这里环境好,生活舒心,还能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再也不孤单了。”洛南县城关镇周村78岁的老人周书京,儿女都在外地无法照顾老人。儿女们了解到该县灵口镇敬老院通过收纳一定养老服务费,可替儿女们代养老人,周书京老人入住一年多来,不仅住得舒心,而且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近年来,洛南县灵口镇创新推行敬老院社会化管理,将购买服务融入养老工作中,社会人员可交纳一定资金享受敬老院养老服务,实现了“敬老”向“养老”转变,破解了敬老院资源闲置与社会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走出了养老管理工作新模式。
  寻求养老工作“症结”
  灵口镇地处秦豫两省结合部,全镇3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600多名,老年群体不断增大,养老矛盾凸显。2010年投资750万元修建的灵口镇敬老院,是一所配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高标准化敬老院,拥有居室114间、床位150个,配置有医疗室、健身等多功能设施,收养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可部分“五保”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宁愿选择居住旁亲、村组,也不愿入住敬老院,该敬老院仅入住20人、入住率不足13%,造成该敬老院功能闲置、资源浪费,加之敬老院每年支付人员工资就需10万元,使该敬老院运营资金短缺、管理被动、人事包袱沉重。随着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社会需求养老人员越来越多,这些人员即便愿意花钱入住敬老院享受养老服务,却因受民政部门政策限制而被拒之门外,这就形成养老资源闲置与社会养老需求迫切之间的矛盾。
  寻求养老工作“突破口”
  灵口镇在调研中发现,如果能有效破除养老资源闲置与社会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该镇养老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研判,灵口镇决定走社会养老路子,按照“政府购买与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参与”原则,将敬老院经营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公开招收社会养老服务对象,采取公司化运作,由社会养老服务对象对敬老院进行管理,凡有需求的社会养老人员每月交纳650元养老服务费即可入住敬老院,对符合国家养老政策的五保户等老人,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以解决养老模式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问题。他们制定《灵口镇敬老院社会化管理办法》,设立院民生活监督委员会,与社会养老机构签订《五保老人供养协议》《社会化抚养协议》《敬老院生活标准》《敬老院经营合同》等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规章制度,每天确保两名监督员与院民共同用餐,保证院民用餐安全。敬老院还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合理搭配饮食、合理添置衣物,定期组织老人开展唱红歌、下象棋、写书法等活动,组织具备劳动能力的老人在院内种菜、植树、养花,为老人们构建了一个温馨家园。
  民生工程更惠民
  通过社会化改革,灵口镇敬老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得到改变,院民也从改制前的20人增加到目前61人,敬老院不仅成为“五保”老人的乐园,而且吸引了不少非“五保”社会老人前来入住。更重要的是,敬老院的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工作人员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不仅提升了敬老院的服务能力,政府也放下了人事包袱。
  灵口镇上寺店村石湾组78岁的老人张竹琴,家里就剩下她和患精神病的儿子,2013年敬老院建成后镇政府第一时间让张竹琴老人和儿子搬进来,为他们安排了专护人员,还定期为儿子做医学治疗。如今,张竹琴老人每天都乐呵呵的,而且儿子精神病也大有好转,还时不时为母亲洗衣、洗脚。
  灵口镇曹窑村上河组90岁的老人刘忠兰,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老兵,为保卫国家作出了贡献,耄耋之年孤苦伶仃,他也是敬老院建成后第一批住进来的老人,自从入住以创新模式购买服务
  ——洛南推行敬老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后,不仅生活起居有护理员照顾,而且也不担心老无所养的问题了。
  “为实现敬老院现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老人得到优质养老服务,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敬老院管理模式,引入公办民营社会化管理新机制。”该镇负责敬老院事务的负责人介绍说。他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加强服务,提升质量,让这项民生工程更惠民。(赵晓翔 孙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