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双手“编织”致富路
文/图 记者 何晓东
文章字数:2867

  彭海朝精心编竹编
  彭海朝编的竹编日用品美观、实用、环保,深受农民欢迎。

  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身体或功能的缺陷,人们称之为残疾人。当残疾卷着艰难和痛苦袭来的时候,有人选择了消沉,在人们怜悯的目光中生活,心中永远驱不走痛苦的阴影。而有人则选择了乐观,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拼搏,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痛苦深深掩埋,以坚持不懈的努力经营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家住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的彭海朝便是这样一种人。他今年48岁,乐观开朗、憨厚朴实,因幼时患病导致不能站立,行走靠手撑地,但他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做饭、洗衣敏捷自如。他的竹编技艺更是让人折服,那一个个如工艺品般的手工编制品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美好与希望。
  身残志坚学竹编
  从丹凤县竹林关街道驱车近10公里,步行一段约600米的泥泞小路便到了彭海朝的家。那位于半山腰的三间瓦房被群山环抱,走进堂屋里,两面墙上工整地贴着从毛主席时期到现在的国家领导人贴画,地面上有序地摆放着已破好的竹篾,彭海朝正娴熟地编织笼子,只见竹篾在他手中翻转,不一会儿便小有形状。彭海朝介绍说:“编织笼子的第一步‘起底’已经完成了。”随即他便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非常差,彭海朝3岁的时候因生病无钱医治而落下后遗症,双腿残疾。当同龄的孩子都陆续到村里上小学时,他也萌发了上学的念头,和父亲说起,父亲则坚决反对:“你身体差,吃饭都不能自理,还上啥学……”彭海朝一度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当时的谷峪村小学校长刘兴炳听说此事后,便来到家里做父亲的工作:“你娃腿脚不便,更需要上学,等娃识字了,就算待家里也能读书看报,这样也不急人……”在刘校长的劝说下,彭海朝在8岁那年上了村里的小学,那时学费是1元钱1学期。小学毕业后,家里实在是经济拮据,他便辍学回家。
  居家的时光让彭海朝有些小小的郁闷,看着日益操劳的父母,他也常常内疚,心里默默想着,要是自己能做点什么,那父母也不用这么辛苦,生活也能好一点吧。这样想着的时候,他便决定学习手工编织的手艺。那会儿村里农业社到每户抽人做手工编织的活,记工可分粮食,这对常常需要饿肚子的彭海朝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诱惑。于是细心的他便跟着父亲学起了手工编织。砍竹子时手被磨起水泡,破篾时手被细篾划出了血,初编时笼子形态怪异,这些都没有让他屈服,他反倒是越来越刻苦越努力。他虚心地向父亲请教划细篾及编织方法,几次下来就掌握了划细篾条及编织的技巧。14岁时就能编出笼子、簸箕、筛子、背篓等10余种农用竹编。
  “我儿子能吃苦,领悟力也很强,一件竹编只要有样品,他都能仿照着编出来,而且编出来还比样品更精细,更美观。”彭海朝78岁的母亲谈起儿子的手艺时,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搞竹编需要竹子,彭海朝经常自己到山上去砍,由于他下肢残废,砍竹非常吃力,有时砍一根竹子回家需要几个小时。买竹编制品的村民看到彭海朝在靠双手行走的情况下也能自食其力,都乐意掏钱购买。
  历经艰辛建家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彭海朝一直在追求卓越和进步,在数年的编织过程中,反复的摸索,不断的积累,从一开始简单的农用竹编到后来逐渐的花样竹编,从出去买回样品看着编到自己的创意编,他的竹编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仅改善了家人的生活,还有了点小积蓄。这时已经30岁的彭海朝在不通水电的偏远山沟里,看着家里还住着的石板房,他便决定盖房子,乡邻听说后,纷纷前来帮忙(挑砖、运砖、砌墙),盖起了一栋像样的房子。一年后,举家搬进了新居。“自小到大村里从没有人笑话过我们,而且一直还帮助着我们,只是自己能力有限,难以一一回报恩情。”彭海朝回忆起刚建房时的情景,使劲抬了抬眼皮,不禁说道。为了出行更方便些,搬进新房后的第2年,彭海朝买回第一辆三轮车。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父母也跟彭海朝过起了较宽裕的生活。而立之年的彭海朝也寻思着娶个媳妇生儿育女过寻常人的生活,但由于身体的残疾以及年龄偏大,始终未能如愿。这时彭海朝便不顾亲朋及左邻右舍的反对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领养孩子。于是他先后领养了儿子彭艳涛与女儿彭俊。彭海朝说:“我虽然身体残疾,娶不到媳妇,但是有娃,把娃教育好长大成人,我也就不比别人差。”这样说着的时候,他不再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今,儿子彭艳涛初中毕业,在西安工作并已成家。女儿在丹凤中学读书。
  用爱抚育子女成长
  人常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对于儿女双全的家庭来说,大多数的父亲也是关爱女儿更多一些的。彭海朝也不例外,为了能让女儿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有一次他险些连命都搭上了。
  “那是2012年夏天,女儿彭俊初中毕业在家,为了使女儿上高中时与城里娃的差距缩小,便决定送女儿到竹林关镇参加暑期的文化课补习班,在开着三轮车送女儿的途中突遇暴雨,怕山洪泥石流,担心女儿淋雨生病,我便继续开着三轮车想早点到达目的地,当时雨越下越大,视线模糊,路况也差,连人带车一下子翻到了河里,当下受了伤,在竹林关医院住了半个多月。住院期间,女儿数次萌发退学念头,并与我商量着要出去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我坚决不同意,我说你一个女孩子不学点文化知识,以后怎么自食其力,怎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彭海朝平静地说,难掩情绪的激动。
  彭俊现在丹凤中学读高中,谈及自己的父亲与这个没有母亲的家庭,她的眼神里满是疼爱与坚定。“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争取让父亲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道出了她最简单而又最朴实的心里话。而在节假日的时候,彭俊也像大数的农村孩子一样,洗衣、做活、干农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感谢生活
  “若没有丹凤县国库支付局干部职工的帮扶,我的竹编制品不会这么俏,我女儿也上不了城里的重点高中。”彭海朝感激满满地说,从第一次受到丹凤县国库局的帮扶至今,他先后受到了数家县级单位的帮扶,而他所在的镇村也给了他诸多的关爱。“人心没高低,不与别人比较,人要满足才会幸福。现在国家政策好,社会好,我得到了大家很多的关爱与帮助,我心里很感激,我会竹编,能挣些钱,政府又给我低保,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近两年,彭海朝编制的笼子、筛子等竹制品因品种比较单一,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竹制品牛嘴笼子、竹围席等多个品种都陆续淡出了市场。面对这一新情况,彭海朝又有了新想法,竹品电视柜、竹餐桌等环保竹制品的编织思路。
  在彭海朝女儿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他说女儿念书不常在家,便把这些做好的竹编成品先存放到这里,而在他家里的阁楼上,也同样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等到赶集的时候再拿到集上卖。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彭海朝几次接到询问电话,问他啥时候到镇上去卖笼子、筛子什么的,说要用呢。“由于移民搬迁,现在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搬到竹林关镇上去了,而自己由于供娃上学经济欠佳,虽说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还是无力加入移民搬迁的行列。竹林关镇上有廉租房,但却因为自己不是竹林关户口而分不到房。如果能住上镇里的廉租房,将竹编手工作坊搬到了集镇上,那自己以后卖竹编也会更方便些。”彭海朝羡慕地说,眼里充满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