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巴掌里的亲情
白俊华
文章字数:1410
  每每想起童年,印记最深的,不是甜蜜和欢欣,而是毫不留情的巴掌。
  小时候淘气,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每次做错事之后,都要迎接村里长辈特别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责打。
  那时,村里每户人家,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周围用石头砌起院墙,里面种上一些蔬菜和果树。我有一个远方三叔,他家院子里有几棵梨树。因为伺候得好,每年秋天,树上都结满令我们眼馋的梨。
  三叔在院墙上插满了山枣树的枯枝儿,上面密密麻麻的刺,让我们望而却步。
  但是,那压弯枝桠的犁,时常招惹我们燥动的心。
  年龄小,个子低,想要翻过围墙,爬到树上去偷,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不管怎样,也抵挡不住那甜甜的诱惑。
  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偷偷凑到一起,暗暗商量如何才能把梨吃到嘴里。
  想来想去,还是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几个小伙伴儿分头从家里拿来槐树杆、镰刀、小筐和麻绳。接下来,由我负责,用麻绳把镰刀和柳条筐牢牢绑在槐树杆的顶端。望着这个富有创意的“作品”,小伙伴儿个个乐得不行。
  万事俱备之后,我们选择中午时间,偷偷摸摸儿地窥视三叔的一举一动。三叔每天中午都要眯上一觉,这我们早就知道。等三叔睡得正酣的时候,我们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挪到三叔家的院墙外。
  一个力气比较大的小伙伴儿撑着槐树杆,沿着插满枣树枝的围墙,慢慢地举到梨树中间,把前头的镰刀,瞄准又大又圆的梨的枝头根部,轻轻一拉,一个个甜甜的大梨很自然地落到下面的筐里。
  钩到的梨装满了我们带的筐,我们才把槐树杆撤回来,依旧猫着腰,偷偷地拎着筐,一路小跑,钻到村子前面的一个小山沟里,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杰作”。之后,一个个腆着圆圆的肚子,若无其事地返回村里,耍尽攀墙越院、追鸡撵狗之能事。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我们正偷得兴起,却被村里一个大伯发现了。他二话没说,抓住我就朝我屁股上重重地拍了几巴掌,打得我火辣辣地疼。大伯一边打一边说:“让你偷东西,从小不学好,这次长点记性!”
  本以为挨了一次打,事情就过去了。可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大伯和父亲正在我家院子外说话,我和几个小伙伴相互追逐着经过他们身边。大伯一下子看到我,就对父亲说:“这小子前几天偷他三叔家的梨,被我抓住,揍了一顿。”
  父亲听了,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叫住我,不容分说,照着屁股又是一顿巴掌。末了,还狠狠地对我说:“记住,人穷志不能短!”
  我眼泪汪汪地点点头,并用怨恨的目光狠狠地瞪了大伯一眼。而大伯不但不生气,脸上还挂着笑。
  事情还没有完。一天,大娘到家里来串门,跟母亲唠着唠着,不知怎么就唠到了我。“我听他大伯说,前几天你家小二偷梨,被他大伯打了。”母亲听了,二话没说,扯过我,啪啪啪,又是一顿重重的巴掌。
  偷了一次梨,挨了三次打,这样的经历,让我一直铭记在心,那种疼痛的印记,永远也抹不去。自那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我再也没有干过类似的事。
  在当时,纯朴的乡下,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与现在有着很大的区别。那时的老一辈人,因为文化的缺失,不懂得用更高明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后代,只能用最简单的粗野的巴掌,让懵懂无知的我们,记住曾经的教训。
  现在看来,父老乡亲和父母对于我儿时的严厉,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奖赏呢!特别是在外面闯荡了这么多年,每到一地,尽管人之善、物之美、情之深,也会令我感动和难以忘怀,但细细地品味起来,却没有儿时的巴掌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终于明了:原来,巴掌里,是浓浓的亲情。那每一次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的,不是恶意的责打,而是永远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