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关爱理解 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
文章字数:1295
  中国人精神卫生状况
  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17.5%。其中心境障碍为6.1%,焦虑障碍5.6%,物质滥用障碍5.9%。对于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率高于40岁以下人群。男性患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是女性的38倍。农村居民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酒精依赖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国成年人群的精神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精神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障碍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而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理解健康含义,关注精神卫生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及时有效减压,预防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分为三级,一级预防通过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预防通过长期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训练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因此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精神卫生专家指出,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及时有效的缓解压力是预防精神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专家建议,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练,稳定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身体疲劳,有焦虑感等症状在两周以上,就应该及早诊治,同时向朋友倾诉,适当的运动,以及多听听优美的音乐,也能消除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广大市民要做到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商洛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做好重性精神病筛查、建档、治疗、干预、随访、督导和康复指导服务等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逐步加强重性精神病防治机构的队伍建设,摸索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4年全市累计建档10038例,已管理9979例,规范管理9051例,最近一次病情稳定7305例,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率90.70%,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51.81%,重性精神病显好率73.20%,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戴侃记 寇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