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命线上的橄榄绿
本报记者 赵有良 马泽平
文章字数:2409

  8月12日,突如其来的特大山体滑坡无情地打破了山阳县中村镇原有的平静和祥和。9天来,这里处处跃动着身穿迷彩服的武警、消防、驻陕部队官兵的身影。他们穿梭山沟小路,出没滑坡体间,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风,不畏艰险,连续作战,谱写了一曲曲与灾区群众血肉相连、激昂动魄的奋战之歌——
  命悬一线争分秒
  “要不是人家赶来搭救,还不知道我老婆子的命在哪里?后来才知道是当兵的娃娃把我救下山的。”8月15日,在中村镇医院接受治疗的71岁的陈喜莲老人谈起几天前家门口发生山体滑坡的情景,仍惊怕的心口直跳。
  8月12日凌晨,中村镇烟家沟的陈喜莲老人刚睡下,就被房前的嘈杂声闹醒。看到不少人拿着手电惊呼着向山后跑去,她就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跑,直跑到一个悬崖下才停住,等她拿手电照射再回头看时,才发现自家的房子和猪圈、厕所不见了,不知从那里涌来的碎石将房门前堆满,她一下子吓得瘫软在地。
  儿子一家三口在街道上租房住,她吓得一直跪在石头上起不来。“幸亏不长时间,当兵的就赶来背我下山。我还惦记家里的东西,娃们说救命要紧,就几个人硬架着我走,途中轮换背我跑出了山。”
  这一晚,在消防官兵的紧急救援下,10名矿工和4名留守老人就这样被第一批到达的21名消防官兵安全转移出山。为了抢抓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消防官兵紧急调集,动用搜救犬开展搜救作业。
  抢险救援飞毛腿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凌晨2时08分,武警商洛支队接到命令后,78名官兵急速奔赴110公里外的山阳县中村镇。灾区沿途道路崎岖,多处雨后湿滑泥泞,经过3个多小时摩托化开进,5时30分左右赶到事发地点,成为第一支到达任务区域的部队,迅速全面展开救援工作。
  8月16日,搜救滑坡体现场发现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支队长王平、参谋长吴彦保迅速带领10名官兵跳下坑基用洋镐、铁锹小心翼翼地刨挖。受掩埋的石块、衣服、被褥影响,刨挖难度较大,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遇难者遗体,救援官兵们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挖。由于被埋时间长,加之天气高温炎热,救援现场异味很大,官兵们用白酒洒在口罩和手套上,强忍刺鼻的气味,心存敬畏地奋战了多日。
  王牌精锐上火线
  四级警士长李世民是武警交通五支队的挖掘机手,得知山阳县突发重大山体滑坡险情后,主动请战,撇下刚到连队探亲的妻女就上火线。13日凌晨刚刚抵达灾区,就接到5岁女儿胳膊摔伤的消息。当女儿在电话里说:“爸爸,你好好救人,我没事,只是哭了一小下”时,他忍不住眼睛潮湿,片刻心里充满自责,但他深知一名军人的职责所在,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
  武警交通五支队是国内外应急抢险救援的王牌精锐之师,先后圆满完成汶川、玉树、舟曲地震以及云南巧家特大泥石流等30余次抢险救灾任务。8月12日,刚参加完尼泊尔大地震救援工作,部队官兵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就接到上级命令,部队从西安机动200多公里,赶赴山阳开展抢险救援。“一到地方部队就迅即行动,连续20多个小时没合眼。”政治处副主任魏建国说,为了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他们经常晚上加班到凌晨4点,早晨6点又照常开展工作。
  “挖掘机手必须要把挖斗当作自己的双手,灵活自如才能胜任抢险救援作业。”34岁的挖掘机操作手王鑫说:“因为不确定因素,对刨挖救援的要求格外严格,操作时注意力都高度集中,靠技术绝活避免对幸存者或者遗体造成二次伤害。”王鑫在部队里有“王牌操作手”之称,也是刚参加尼泊尔救援回来。“当刨挖出一个后车板时,就预感有遇难者或幸存者,心里很兴奋,因为之前听矿上人说有一个面包车,车里面有6个人,如果能找出一个幸存者,就感到没白忙活。刨挖出蓝床单后,就让战士下地面指挥,细心地用机械臂把两边的大石移走,成功地刨出了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截至18日,担任搜救挖掘作业的武警交通五支队累计投入兵力500多人次,及时排除各类险情10处,刨挖发现遇难者遗体9具,发挥了救援抢险主力军的作用,受得到了副省长庄长兴的肯定。
  密切监测隐患点
  一次特大的山体滑坡,往往会引发次生灾害,为了确保现场参与处置滑坡体的武警战士的人身安全,武警黄金第五支队挑起了防范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排查的任务。
  8月15日中午,中队长李辉带领5个士兵配合陕西测绘局技术人员,在滑坡体周围及时布设监测点。50多岁的原总工程师、老党员杨栓海临近退休,但听说要到不稳定的悬崖上作业,就亲自带队上山。“必要监测点布设不好,就影响滑坡体的监测,造成次生灾害给救援官兵和干部带来伤害的话,我们就成了罪人,所以监测工作丝毫不能马虎。”李辉介绍说,当时要经过一个潮湿的阴沟,里面全是滑泥,要找地裂缝,几乎要在垂直的悬崖上开展工作。他们只好爬上山顶,把士兵用绳索降到半空,砍伐树木、杂草,快结束时,地裂缝检测仪就发现他们所作业的山体活动活跃,指挥部临时决定紧急撤离。当时通讯不畅,下面的战友着急得大声呐喊,才及时放弃设备撤离到安全区。
  “就这一个必要监测点,我们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战士郭金枭让胡蜂蛰了,新闻报道员雒海中暑了,在荆棘林里穿梭,战士个个都挂了彩。”李辉说,选择好一布设监测点,就能实时传回准确监测信息,确保抢险救援官兵的生命安全。正由于他们布设的监测点准确无误,连续几天及时地发现了山体位移已达到9厘米,为指挥部科学、安全、有序安排抢险救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技术工程师郭来作为家里长孙,父母多病,面对从小带他长大的奶奶去世,也只能忍痛工作,坚守一线。
  武警黄金支队配合国测一大队以及国省专家,对滑坡体周边7.68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次生灾害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4个,设置了9个观测监测点,实行24小时监测预警,及时指导33户受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区。
  8天8夜的搜救中,省军区戚智学副司令员、省武警总队王春新司令员始终坚持与广大官兵一道,深入灾区一线,现场指挥,不分昼夜抢险救灾。广大武警、消防官兵以及驻陕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争分夺秒、顽强奋战,用橄榄绿为灾区人民群众织牢织紧了一道强有力的抗灾防灾大网,为灾区注入了无比强大的战胜灾害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