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诵经说唱传人
文/图 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604
  贾福来演唱化缘诵经说唱曲

  8月初的一天,记者跟随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群艺馆采风团,来到了商州区板桥镇龙王庙西兴村,寻访商洛化缘说唱曲传人贾福来。贾福来的家坐落于西兴村郭中组沟垴的一处缓坡地上,三间土木结构的老屋,老屋北侧接连着两间厦房,房子年久失修,外墙皮大多数已经脱落,后墙已出现了裂缝。院子墹边和屋旁的水池子边,开满了红艳艳的野百合花,给这个看起来很是普通的农家院增添了一片生机。
  诵经说唱曲流传久远
  据商州曲协主席王志儒介绍,商洛化缘诵经说唱曲发源于唐代,在明代由贾福来先生的老祖先贾学龙在李世民敕建的龙王庙钟山寺学艺,学成后就在龙王庙一带传播。龙王庙钟山寺一时成了当地的文化中心,寺院一年到头香火不断,前来学习化缘诵经说唱曲的弟子和学徒络绎不绝,化缘诵经说唱曲不仅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也得以在商洛广为传播,在此基础上发展产生了商州道情,并得以流传至今。
  商洛化缘说唱曲主要有《老母卖梅花》《韩湘子度林英》《七度林英》《小喜接妹》《衍贵卖水》《五更鸟》《表花》《对花》《绣梅花》等10多个曲目。化缘诵经说唱曲作为“商州道情”的前身,其最大特点是,化缘诵经说唱曲没有七情的表现,没有哭和笑的情感表达,其主要目的是“劝善”,和我们常见的《弟子规》《孝经》等所倡导的孝道文化和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商洛化缘诵经说唱曲用神话故事等奉劝人们做事做人以善为先,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达到亲戚邻里和睦相处。演唱时,演唱人手持撞铃、木鱼、钹儿、板子等乐器,演唱时伴以撞铃和木鱼声,但不奏乐,奏乐时不演唱。演奏乐器主要以撞铃、木鱼为其特色,伴奏乐器有二胡、渔鼓等。其演唱的故事曲折动人,曲子婉转动听,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以广泛流传。
  曾经非常红火
  商洛化缘诵经说唱曲第五代传人贾福来生于1942年,由于家贫,他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回家种地。贾福来的父亲是商洛化缘诵经说唱曲第四代传人,其父曾经自买戏箱子,办了一个15人的乡村戏班子,在商州、洛南、山阳等县为农村群众演出。
  贾福来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化缘诵经说唱曲,他跟着父亲学会了十几个曲子。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后,他便接手了戏班子。戏班子在他的带领下,也发展到10多人。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贾福来的化缘诵经说唱曲戏班子外出唱完曲子,就由几个年轻人提个篮子到群众家里,东家给一个馍,西家给一个馒头,遇到家里有过事的,就给篮子里搁些油炸饸子,戏班子的人就吃些东西回家了,没有任何收入。三年自然灾害过后,人们的生活条件稍有好转,贾福来和他的戏班子开始红火起来,每唱一回,能挣1块零几毛钱,戏班子成了令人羡慕的好职业,贾福来也娶了媳妇、成了家。
  到了七十年代,戏班子唱一天,每人可以分到三四元钱,贾福来带戏班子参加板桥区群众艺术汇演曾获得全区第一名。贾福来还是个多面手,他一个人生、未、净、旦都会唱,最拿手的还是旦角。由于会唱曲子,贾福来唱曲子时,生产队还给他记工分。1976年,龙王庙板桥一带山区群众步行几十里山路赶来看戏听戏。台下的观众达千人,连麦秸堆、树上都站满了人,在龙王庙曾经创造了连续唱五天五夜的辉煌记录。
  1981年,西兴村11岁的陈来运跟着贾福来学习唱化缘诵经说唱曲,学会了五六支曲子。贾福来的女儿贾会盈自幼受父亲影响也非常喜欢说唱曲,就偷着学,但因家里经济困难,贾福来不让女儿学,贾会盈就偷着学会了曲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贾福来的戏班子很受群众欢迎。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影、电视的兴起,说唱班日益萧条,后逐渐冷落下来。
  我市进行抢救性保护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心中有座灵山塔,早向灵山塔下修。”8月4日,在贾福来的家门口,他向前来采风的文化干部唱起了化缘诵经说唱曲的开头部分。
  当日,市青少年活动站站长郭志康带来了摄像机,对贾福来的化缘诵经说唱曲进行了全程摄录,作曲家张正运记录了曲谱。市群艺馆表示,将把商洛化缘诵经说唱曲按程序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一古老的曲子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