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山养牛
文/图 记者 汪瑛 任红
文章字数:1450
  陈再生的养殖场一角
  陈再生谈起养牛技术,已是行家里手。

  从山里走出去的80后小伙陈再生,和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有一个创业的梦想,希望通过创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带着年轻人的创业激情,他从繁华都市又回到深山沟,在自己的家乡丹凤县寺坪镇腊塬村大河爬沟组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脚踏实地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梦想。
  踏实肯干
  今年29岁的陈再生是土生土长的寺坪人。2005年,他从省内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苏州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年薪十多万元。两年后,手头有了节余,他和一伙伴回到西安,在五路口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做计算机软件生意。
  虽然陈再生和他的合作伙伴有着一定的技术功底,但毕竟初次创业,缺乏经营理念,对当时的行情和市场竞争分析不足,十几万元很快就付诸东流。最后,他决定“认输”。
  公司关闭后,陈再生身无分文。陈再生说,自己当时就背着一个大瓷碗,出去找工作,条件是工资不论,只要管饭就行。很快,他在一家娱乐公司做起了服务员,擦地抹桌、端茶倒水。一个月后,他被破格提拔为领班。第三个月,他就坐上了部门副经理的位子。公司800多人,他的进步,让很多年轻人羡慕不已。“每个行业,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好、干出成绩。”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挫折,陈再生最大的心得就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珍惜每一次机会,吃得苦才能享受甜。因为他的踏实肯干和吃苦耐劳,2008年9月,他成为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月薪8000多元。
  返乡养牛
  在公司干的顺顺当当,为何突然想起回乡养牛?谈及再次创业缘由,陈再生说,有几方面的原因。“养牛好像是我天生的一个梦想。”他还记得当时刚从学校毕业时,就跟一个同窗好友说想回老家养牛的想法。“才毕业都没钱,我们就约好,哪天想干一番事情或是混不下去了,就开养牛场。”说到做到,陈再生这次开办养殖场的合伙人里面,就有他当年的这位同学。
  陈再生说,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公司的这几年,经常与朋友同事去郊外的农家乐吃饭,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下土货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而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山里的清泉、绿荫,是他最熟悉的环境和味道。
  除却这些,陈再生心里还有一抹挥之不去的记忆。“小时候,我们这里很穷,人们拼了命的要往山外去。现在,村里冷清的很,只有到了每年过年,能热闹上几天。”陈再生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想回村和乡亲们一起养牛致富,如此,村里也会多些生机。
  去年9月,陈再生和其他4个人发起成立丹凤县绿晟牧业专业合作社。“这一块是养殖区,上面那一大片是草场,种的新疆黑麦牧草,用作饲草……”陈再生个头不高皮肤白皙,说起话来却干脆利落,他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场区,介绍他的规划和构想。
  陈再生的养殖场在大河爬沟组的半山腰上,离公路河道大约两公里,山上已经没有住户了,一条蜿蜒的山路一下雨泥泞不堪。路是去年建牛厂时自己修的,方便运输材料。陈再生买了一辆面包车,为的是拉东西上山方便更快一些。在他的肉牛养殖场里,几十头牛儿长得肥嘟嘟的,正在吃草。电脑监控室、消毒室、检测室、饲料加工房、标准化圈舍……俨然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去年11月份,陈再生从咸阳购进了第一批32头秦川牛,每头6800元。为了调动乡亲们的养殖积极性,陈再生有他的主意:村民可以从他的牛场里,选择一头或者几头牛,带回去散养,等出售以后,把买牛的本钱给他即可。或者,村民在养殖场统一养殖,由他免费提供场地和技术,通过养牛场的发展,真正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养殖业,和乡亲们一道实现共同富裕。前不久,西安一家餐饮公司已给他发来订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