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受北大
程方圆
文章字数:1519
  在一阵火车的轰鸣声中,我们商洛中学首届百名“北大班”学生,告别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告别了为我们提供七天学习生活服务的北京大学校园,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七天的北京学习生活实践,时间是短了一些,但却令我留恋,让我时常回味思考。
  餐厅的那场讲座
  我们曾在北京大学聆听了三场教授的讲座,一场是航空航天技术讲座,一场是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第三场是胶体与界面化学的讲座。虽然有的讲座我们听着似懂非懂的,但教授们渊博的学识、和蔼的态度、授课的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三场讲座,更使我受益匪浅。
  这场讲座是在餐厅举办的。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你们也许知道富兰克林这个人,他是18世纪美国实业家、科学家。有一次,富兰克林携夫人共赴欧洲参加一个盛典,旅途中在一家临近池塘的宾馆歇息,不料起了大风,池塘卷起的大浪嘈杂声令他心中生厌。但富兰克林是个聪明人,聪明人遇到问题是不会轻易躲避的,他使用了一样工具便让巨浪乖乖地平定了下来。”
  讲到这里时,我们都瞪大了眼睛,急切地想听教授道出其中的原委。但教授却停止了讲述,反倒询问起我们:“富兰克林用了什么工具?”
  教授这一句话刚说出,他人却已站在了我的面前,话筒也递到了我的嘴边。其实我也不知道富兰克林用了什么工具,但我却看见大屏幕上有一只盛着液体的勺子,便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是勺子吗?”教授重重地一点头,赞许地说:“把掌声送给她吧!”紧接着,教授又补充道:“我作了这么多场讲座,她是第一个回答正确该问题的女生!”
  在一片掌声中,教授指着屏幕上的勺子说道:“答案就在你们眼前,要留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否则你们只能与它失之交臂!”
  接着,教授对富兰克林歪打正着、突发奇想解决问题的原理略作说明。就是这场讲座,使我一下子明白了仔细观察和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无价之值,明白了大师的顿悟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平日的留心观察为“顿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六人小组的那场“设计文化衫”活动
  进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分配好了的小组就开始了活动。我们小组有六位成员,五位来自陕西,一位来自四川,我有幸担任小组长。我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设计本组的文化衫,其内容包括组名及标志性图案。
  我提议每位组员设计两套方案,最后择优选用。组员们拿起笔,在面前的纸上勾勾画画,陆续地展示出自己的创意。首先是对组名的表决。“晨曦、胜利、追梦、凌跃……”
  我将大家构思的组名依次念出,组员们也一一进行投票。
  呼声最高的“追梦”得票最多,理应定为组名,我却略带犹豫,这个名字缺乏新意,我个人并不十分赞同。我知道自己有最终的决定权,但并不代表我可以独断专行。犹豫过后,我还是听从了组员们的建议,确定了组名为“追梦”。因为我想大家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一块儿学习生活,一意孤行在团队合作中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在行使小组长权力的时候,选择了“包容”“集体决定”。
  之后组员们选择了我设计的鹰王为标志性图案,他们认为组名与图案合在一起有“雄鹰展翅,追梦扬威”之意,比较合适。
  接着,我在衣服上轻轻地勾勒出了鹰王的轮廓,擅长绘画的同学用彩笔进行填色,擅长书法的同学去完成文字书写部分,其他组员在一旁用手轻拽着衣角,方便我们操作。
  我们这件造型简约而独特的文化衫,竟然引起外组成员要求“跳槽”到我们小组来活动。
  温馨的那间124寝室
  在北京的七天里,我们124寝室里住着六个快乐的女孩。我们在一起生活得很融洽,总能一起面对所遇的困难。上铺同学总会借助高度优势主动帮下铺同学晾晒衣服,而下铺同学也总会在出门打水前询问上铺同学是否需要代劳。夜晚学习时,灯光总会为行动缓慢的同学多留一会;没有学习任务时,我们会拿出各自的零食与大家分享。关爱、理解、包容、分享是我这七天学到的与人和谐相处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