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边贸小镇新赵川
文/图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周银祥
文章字数:2771
  美丽小镇赵川全貌
  前坡岭烈士纪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中的移民小区

  在我市南部边陲,有这样一个镇子,它是由鄂入秦第一镇,又与河南淅川县紧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自古就是商贸流通之地;它是远近闻名的“米粮之川”,在上世纪,这里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境内有革命战斗遗址、古山寨等景点;它远离城市的宣泄,自然、人文却得到了最完整地保护。它就是商南县赵川镇,也是全国重点镇,宛如一颗深山中的明珠,正灼灼生辉。
  古镇
  赵川镇原叫赵川村,明初建立,宣德三年筑城,原名照川堡,距离商南县城80多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境内只有一条商郧路,以此保持着与外界的沟通,这条路也犹如一条线,将商南县城、湖北郧县串联着,而赵川处于这条线的中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一度成为三省八县的中转站,商贸繁荣,素有“银赵川”之称。
  站在滔河大桥上,驻足欣赏,整个赵川尽收眼底,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脚下的滔河水静静流淌着,2014年,赵川镇对境内的滔河流域进行了重新修建,美化了河堤、贯通了河渠。如今的滔河两岸,杨柳依依、麦浪翻滚,新建成的移民小区规划整齐。
  在战争年代,赵川人民还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7月19日,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进抵赵川镇。担任前卫任务的十五旅四十五团抢占前坡岭,与6倍之敌激战19小时,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通过的任务。为了纪念我军和赵川人民共同奋战取得的胜利,后来,在李先念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修建了革命纪念碑。至今,是当地党员干部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镇南部,有一座古寨叫玉皇顶。沿山而建的寨墙有5米多高,近2米宽,绵延几公里。修建好的寨墙呈椭圆形状,高高的墙壁上还有瞭望孔、射击孔,形成了一座石砌城墙。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四周镇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此外,境内还有原商洛地委专署等红色景点,都向世人诉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中转站
  “金富水,银赵川”,在商南,过去人们喜欢这样形容赵川的繁华。沿着商陨公路两岸,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整个小镇别有一番风情,吸引着三省八县的客人。
  每天,湖北的水产会一车车地拉到这里,沿路叫卖,既新鲜又便宜。而这里的服装、建材又来自河南。在采访中,一位来自湖北的客商正拉着一车水果和蔬菜沿着商陨路叫卖,走走停停,村里的妇女小孩都围了上来。不一会儿,一大车就卖完了。
  在小镇的街道中央,有一家蔬菜批发商店,店面虽然不大,但是宛如三省货物的集散地。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店主人陈涛就开着面包车去30公里外的河南荆紫关镇拉运蔬菜,回来时正好7点多,此时来自湖北的客商也已经将鱼虾等水产运送到了店里,顾不得休息,他又开始了一天的销售工作,直到夜幕降临,他才收摊。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境内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利、矿产资源,这里市场繁荣,每天商贩云集,成为三省八县旅客的中转站。撤乡并镇以后,该镇面积扩大了一倍,人口达到2万多人。集镇贸易比以往更红火,湖北、河南商贩络绎不绝,在一些移民小区周边也形成了新的商贸区,商品流通更加迅速。今年农历四月八古会,上万人把滔河大桥南北几条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古会共有摊位480多个,古会3天销售额就达380多万元。在镇中心经营了20多年生意的一位个体户对记者说,这几年镇上搞移民小区,人口集聚增加,人气旺了,生意明显一年比一年好。
  新农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勤劳朴素的赵川人也跟进了时代的发展。近年来,赵川镇以“秦岭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的思路,充分挖掘赵川独有的山水风光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宜居新村。
  仲夏,骄阳似火,在赵川镇前川村的移民小区建设现场,工人忙得如火如荼,抓紧建设自己的新家。正在新建的248户新房已基本竣工,各项基础设施同期实施。前川村是赵川镇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在这里建移民小区主要是将该镇寨子河等偏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并长期饱受地质灾害困扰地方的农民搬迁到此。整个小区依靠滔河,视野开阔,生活便利。镇组织干部杨军介绍说:“前川移民小区共占地135亩,总投资1.02亿元,可安置移民600户2600人。”
  在离车站不远处的一栋两层小洋楼里,绿树、盆景、红花、鱼池、假山,美得让人如痴如醉。一名中年男子满脸笑容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他就是这里的主人余鹏。坐在院内休闲石凳上,余鹏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子牲畜粪便随处可见,现在我们村变化非常大,就连城里人都羡慕。”为了让村民住得舒适,该镇主打绿色生态牌,通盘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垃圾、污水、粪便污染等方面抓起,下功夫治理脏乱差,改变村民生活习惯,促使前川、后川等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山上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旅游新村。
  产业富民
  “种一亩茶、绿一片山、富一户人。”近年来,赵川镇把“一村一品”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致富的途径,大力发展茶产业、林果业、畜牧业,使其成为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石堰河村余家沟组原本是一条偏僻的小山沟,在移民搬迁政策的带动下,这里大部分的村民已搬迁到新的移民点上。可是近年来,这里突然热闹起来,不少村民都在这里办起了养猪场,因为这里远离公路,环境优美,水源丰富,特别适合养殖。每天沟里沟外的人们都奔波于家里与养殖厂之间,忙碌而又开心,因为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由于有了大户的养殖场,这里的水泥路也打通了,干净整洁,路边各色名贵花草争相吐艳。养殖户査正明见到记者采访,显得十分高兴。今年60多岁的他原本是村里的老支书,退休以后和儿子一块搬到了镇上居住,忙碌了一辈子的他突然闲了下来觉得十分无聊,于是和儿子一商量,还回到老地方办养殖场。他告诉记者,上半年的猪价不太好,因此他没敢留栏太多,只有不到200头。这段时间以来,生猪价格又上涨了,他整天忙着接生猪崽、打料,十分忙碌。在这条沟里,规模养殖200头猪以上的大户有五六家,1000头以上的一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小区。
  在老府湾村,绿水环绕,白杨成林,一排排养鸡场、养猪场错落有致,一个个鱼池沿着河道呈阶梯状分布,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农业新气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创业青年李超和外商投资的三川生态养殖场里,6栋鸡舍散布于近300亩的白杨林中,鸡舍上游几十米处沿着河岸是两个大型的冷水生态鱼池。在标准化鸡舍里,上万只鸡正“咯咯咯咯”地叫个不停,从当地雇来的工人正在捡鸡蛋,一片忙碌景象。负责人给记者介绍说,厂里2万多只鸡平均每天产蛋大约1000公斤,鸡蛋远销河南、湖北和浙江,十分受欢迎。谈到未来的发展时,他指着几栋正在修建的房舍说,他们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再养一些猪。
  镇长朱瑾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准备开发前坡岭革命战斗遗址,同时,开发修复原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旧址,中原局会议旧址等红色景点,努力将把赵川打造成集红色旅游、山水风光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古寨探险等为一体的精品一日游目的地,再现昔日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