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们需要书香社会
史飞翔
文章字数:1410
  儿时在乡下常听老人念叨一句话:“穷不离猪,富不离书”;稍长一些看到村里光景好的人家盖房子总是不忘要在门楣上刻四个大字“耕读传家”;富裕的人家则会盖一个高高的“门楼”,然后在两侧制一副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后来才明白那是一种家风、家训,是劳动人民以一种素朴的方式表达对书籍以及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书、读书,有着浓浓书香传承的民族。数千年来我们既有汗牛充栋的浩瀚典籍,又有嗜书如命的藏书大家,更流下了数不清的与书有关的佳话传说: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骨、程门立雪。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皇帝也要读书。宋真宗赵恒就曾亲自写诗劝人读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对于中国人而言,书不仅是蕴涵着宇宙人生之道、记载着无数个体生命情感的一种纸质媒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性灵之物。中国人往往将读书看成是生命的延续,一种使生命达到不朽的途径和手段。正所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和总印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国民阅读率和人均图书拥有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我们已步入了一个“泛阅读化的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和时下流行的电子阅读究竟哪种方式更好一些,这完全因人而异,无所谓优劣高下。但我似乎更钟情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我喜欢传统纸质阅读所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真实的、氤氲着书香的感觉。相对于电子产品的冷漠,我更喜欢带着体温的阅读。试想,清风明月之夜,一卷在手,纸页沙沙,书香缕缕,寄身于黑白纵横之处,徜徉于行云流水之间,或坐或卧,兴起而读,兴尽而止,那份悠然自得只怕是电子阅读所不能比拟的。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日渐减少。读书几乎要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了。如今很多人宁愿花三、四个小时吃饭应酬而不愿读书。宁愿一整夜搓麻将而不愿读书。宁愿泡在网上、醉在歌厅、睡在电视前、沉湎在手机中而不愿读书。一个有着数千年书香传承的国度正面临着一种严峻的精神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社会发出了“阅读中国,书香社会”的号召,号召全民把阅读作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还表示:“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的确如此,全民阅读的深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度。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从其对书籍的亲疏态度就可以判断出其文明和文化素质的程度。作家贾平凹说:“一个人读书,能让心灵安静;一群人读书,能让思想产生光芒;一个民族读书,必将使这个民族走向文明与进步。”古人言:知书达礼。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读书,且人人多少都有一点书卷气的时候,当一个社会上上下下遍布着一种浓浓书香气的时候,这个社会就距离理想社会不远了。——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