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守园人
纤夫
文章字数:2016
  “爸,上级已批准我正式退休,今后也没有什么公务,我成了一位清闲人。我在北京几十年,你仅来这里二次。你快90岁了,放下手中的活,来北京居住,我好好陪你逛逛景点,这是我第九次请求你……”
  杨长彪老人接到儿子的电话,心里并不高兴。他在这里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他记得清清楚楚。厮守洛塬烈士陵园已经快15个年头了,这里是他的精神寄托地,他说过:“这里也是我将来的栖息地。”儿子给他多次打电话去北京居住,他没答应,这次他也没答应。
  杨老过去是一位中学教师,从教30多年,任中学校长职务10年。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歧视差学生,点着煤油灯给他们补课,一补便忘了时间。冬天,哪个学生家贫没有袜子穿,他自己掏钱买袜子给学生。山区学生辍学了,他拄着竹拐来回走了60多里路,动员失学学生返校读书。当校长10年,没有私花过学校1分钱,人家住上楼房了,他还住着老土房子。他当教师30年间,上级评他为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校长。在60岁退休之际,百余名学生前来祝贺,学生送诗称赞:“清贫从教师中杰,爱生如子沤心血,银针渡人不言苦,再愿恩师显大节。”
  洛塬中学离洛塬烈士陵园仅离二里路,杨老当教师期间,在清明节日带学生去陵园向烈士献花,讲解青岗战役激战场面,在陵园内栽树,给松柏树浇水,清除园子中杂草。由于师生的照管,洛塬烈士陵园一年四季,松柏常绿,花儿怒放,园子肃穆清静。
  洛塬陵园是一九五四年政府重修建的,这里埋葬着32位年轻战士。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支八路军部队与胡宗南部下在洛塬激烈交战,战斗进行12个小时,敌人向我方制高地冲锋了6次,最终也没有拿下,双方死伤惨重。这32位战士中,最小的只有15岁,有16位没有留下姓名和籍贯。为了战士的血没有白流,为了后人纪念这32位勇士,杨老将这里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地。
  杨老兄弟三人,大哥一九四五年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一九四七年五月,李先念部队与阎锡山部队在伏牛山交战中,大哥壮烈牺牲,年仅19岁。老杨为了让哥哥的寒骨回故乡,他六次去河南伏牛县,走访当地民政局,去哥哥战斗过的地方查询亲历战斗的老人和住户,爱心战胜了一切,终于在半山坡的乱墓地里找到坟穴。一九九O年清明时节,将哥哥余骨从伏牛山迁回洛塬陵园安葬。
  他二哥16岁坐着小船到汕头,再到香港,经过马来西亚,最后到达印度。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放弃了富足的生意,加入中国驻印军。抗战胜利后,一些士兵不愿回国打内战,他也留在蜜支那。一次参加瓦格尔战役,这次战役我军伤亡300多人,二哥是仅活者的90人之一。67年多了,没有和家里取得联系,从未回到过故乡,家里也以为他阵亡。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思念家中人,门前那颗柳树,屋后那条溪流。由于时间长了,家里的具体地名记不清,家里人名也记不准。今年,在已94岁高龄之际,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他联系上了杨彪弟弟。云南航空局听说94岁远征老兵将第一次回湖北老家探亲,免费为老人提供服务,当地政府为了欢迎这位老兵,也举行了隆重的接待仪式,全国的新闻媒体也报道了这一事件。有一位网友这样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兵回家,向老兵致敬。”
  老杨和二哥一见,久久相抱,老泪长流。二哥说:“参军后,远离家乡参加瓦格尔等战斗。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写信,和家里没有通信。由于打仗,我的记忆变差,在那边落户后,也记不得咱家里乡镇名子,所以后来就失去一切联系。但我梦里也思念着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常感受到门前迎春花好香好香,听到屋后溪水哗哗流,听到母亲的咳嗽声。我落户后,当地环境差,我以种田为生,儿女多,要供吃穿,要供上学,产不付出,生活的烦恼让我疏远了出生地,疏远了骨肉情。近些年,儿女成家立业了,负担减轻些,怀念故土的情怀越来越强烈,我去了当地有关部门好几次,让他们帮我联系,这才有回故土的机会。弟呀,咱67年才一见啊,太难得了。”
  他身带外侨证,一张破皱的纸,是他在缅甸唯一的身份证,67年来坚决不加入缅籍。他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是一名中国军人。”
  老杨扶着二哥来到陵园。老兵走到墓前,用手抚摸墓碑一圈,共摸了32次。他好像与每一位战死的战友一一握手,那体热依旧仍存。他参加几次战斗,死里逃生,算是最大的欣慰。来到陵园,战场上带血的刺刀,呛人的炮烟,遍体的鲜血,睁大眼的尸体,又让他重新记忆起来。老兄弟俩在大弟的墓前静坐了半晌,两人相对无言。
  自从大哥走后,老杨夫妻俩更是离不开陵园。春天到了,去陵园栽树种花。在清明节日,给来祭奠的学生做讲解员。夏天,带上镰刀修剪树枝,拔去杂草。秋天,天明就来园内,拒绝在陵园放牧。院墙哪儿倒了,就自费买砖让人修补好。冬天,不让小孩进园子,怕有人点火烧着树木。墓碑脏了,用抹布擦擦。颜色陈旧了,用黑漆染一染。
  老杨的儿子多次催促他去北京居住,陪他去白宫参观,去法国看铁塔,他给儿子回话:“守园守到底”。
  “天苍苍,夜茫茫,哎-哎-,不看白宫,不看铁塔,要当看园郎,啊-哎-。”在园子外,总能听到老杨悲壮低沉的唱腔,唱声穿越了山谷,传到了老远老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