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镇安婚俗 看家儿
谢云涛
文章字数:1378
  过去在镇安农村,男女联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从相识、相知和相认一般需经过七道程序,即:请媒、合像、看家儿、订婚、认亲、报日和迎娶。看家儿就字面而言,就是女方答应一门亲事后,首次到男方家了解其家庭具体状况的过程。作为传统的婚俗虽然是个儿化词,大多数直接说成“看家”。如果女方父母听了媒人的来意,对男方的孩子及其家庭情况有所了解,有结缘的意向,就会答应男方择日看家儿。
  看家儿之前,男方要带女方去集市或县城扯两身新衣服,也就是为女方买一些布料做衣裳。过去没有成衣,人们要买回布料,再找裁缝做衣服;后来街面上有了服装店,便直接买回新衣服,外加女方喜爱的化妆品、饰品之类的小东西。当然扯衣服也好,买东西也罢,其实只是一个说辞,其目的就是给男女双方创造一个独处的空间以便加深了解,毕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男女双方长相、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也能从上街买东西、说话办事中略见一二。聪明的男孩不管女方看上啥就买啥,也十分乐意听取女方的意见;女方也不十分注重价格,所选商品要实用美观为重,态度和蔼,细水长流可是娘家早已教好了的,男女都竭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以便为下一步看家儿打下基础。
  一切顺利妥当后,女方就可以择日到男方来看家儿。这天女方一般由娘家有经验、眼光毒、能贴心的知己已婚女人陪着前来,也有母亲亲自前来,她们都是娘家的智囊团和代言人。看家儿也是女方近距离将女方的容貌和素养向男方全面展示的一个机会,因此女方也在这天极尽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男方家也要显得彬彬有礼。男方家里要准备几桌酒席,还要邀请亲戚近邻过来坐坐。看家儿也是对男方家庭娶媳妇的一次小范围的公示,凡能来的,不是知根知底的过硬亲戚,便是四方邻里能说会道的,目的一定是提升男方的家世和人气。请来虽是“喝便宜酒”的,但也不能空手,要提早准备好红纸包包。席间,男方与女方要依次给大家敬酒,在媒人的引导介绍下,女方会端着酒杯依次叫这个为伯,认那个为叔,还有大姨、二姑姑、三舅舅等,称呼叫完了,各位长辈会将数量不等的钱给未来的新人发放银钱,名曰“开叫费”,如果女方会佯拒一番再接受则说明婚姻有戏;如果女方及其代表婉言谢绝,则说明女方对男方有着一定程度的不满或者有待改进。
  酒席结束后,女方会在娘家人的陪同下,象征性地参观一番男方的院落房舍,了解一下男方家里人有几口,房有几间,家庭的殷实状况。最后在女方回家时,男方会一路送回去,并用一大背篓背上装有酒、肉、糖、馍等的“四色水礼”,同时还有给女方扯回来的新衣服和礼品,也不忘拿上给娘家陪同人员的礼品等。
  看家儿是传统婚姻中沿袭下来的乡俗,体现了镇安“抬头嫁女子,低头娶媳妇”的秦楚文化底蕴。传统观念对家庭状况十分讲究,许多家庭条件好,父辈打下好家业,居住在街市的男孩人虽一般,但不愁娶不到才貌双全的媳妇,相反许多家庭条件差,父辈人很本分,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男子虽优秀,但却因为家庭条件限制终身未娶。相对于新的婚姻礼俗,各项繁琐的程序似乎由人民币都能搞定,现代青年似乎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自由恋爱”,有的青年男女流行“闪婚”“裸婚”等等,对传统意义上看家儿等婚俗认为是繁文缛节,看家儿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一种过往。但在过去男女交流相对较少,经过看家儿等婚俗的你来我往和不断了解,看家儿等婚俗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和褒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