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教学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由《跨流域调水工程补偿机制研究》所想到的
文章字数:1261
  每当漫步至江滨公园,看到“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大幅宣传牌,心中不禁生出诸多感慨。发源于商洛山中的丹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为北京、天津等北方水源缺乏地区提供了水资源的补给,更重要的还在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为和谐社会构建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续支持。
  为了实现绿色水源,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商洛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任务光荣而艰巨。保护是一种牺牲,保护意味着付出,保护要有代价——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移民搬迁与民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无疑给商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增添了一定的阻力和许多制约条件。
  像南水北调这么宏伟浩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现状与发展前景及各个地域之间的社会利益关系是庞大而复杂的,关乎到生态补偿的方方面面。从政策层面上讲,通过确立水资源调用的保护与补偿支持受水区对输水区劳动价值的承认,政府层面需要深入研究和大力施行。而在我国,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研究与实施工作才刚刚起步。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在学术界,关注和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的专家学者亦不乏其人。商洛学院校长刘建林教授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商洛,在广泛深入地走访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广阔的视野,借鉴国内外水资源修复模式和生态保护补偿经验、调水工程补偿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相关公共政策法规,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适应商洛水源地的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给予商洛水源地保护补偿的科学依据,以及保护补偿的方式、方法、内容与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等。力图建立补偿长效机制,在有效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条件下,以实现商洛水源地对南水北调可持续的水资源供给。同时,也保证商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供水区与受水区共享成果,共同繁荣,和谐发展。其专著《跨流域调水工程补偿机制研究》所呈现的成果内容,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国家层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等3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支持了陕西省政府关于陕南南水北调水源地发展支持计划,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科研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近年来,商洛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研项目校内外立项多达200多项,许多项目都为商洛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有效作用,产生了良好影响。这样的教学研究是商洛所需要的,也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