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不能忘却的记忆
文/图 肖云 王维
文章字数:2532

  62年前,朝鲜战争结束,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然而,对88岁的何祥礼老人来说,那段历史在他脑海中永远鲜活。
  近日,在柞水县西川老街道,何祥礼老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向记者讲述了那个照亮了他青春岁月的异国抗战经历。据老人讲,他的原籍在湖北省郧西县大坝乡上店子村,1946年,随父母迁入柞水县下梁镇西川老街道定居,第二年,因回老家探亲,被国民党拉去做了壮丁,那年,他刚满20岁。1949年,何祥礼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百团一营二连,历任班长、火力排排长,1950年4月,在四川川北八面山参加剿匪。随后,朝鲜战争爆发,何祥礼跟随大部队赴朝作战,并在朝鲜战场入党,当上了文化班班长。
  赴朝作战
  1951年2月,何祥礼随部队从重庆出发,经过沈阳、丹东,到达朝鲜。丹东与朝鲜隔着鸭绿江,想要过去,必须要渡江,当时,鸭绿江大桥已被敌人的飞机炸毁,士兵们就用空汽油桶子两个一结搭成浮桥来渡江,晚上搭白天拆。老人回忆称,一过江就开始打仗。
  谈到打仗的经历时,老人格外激动,他说,当时,我国的武器十分落后,飞机少、大炮少,没有现代化装备。负责后勤运输的汽车常常被敌人飞机轰炸扫射,武器弹药等也运不到前沿阵地。加之朝鲜的冬天特别冷,官兵们除了战死的,还有大量是病死、饿死、冻死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官兵们依然顽强奋战,他们制定的战术是:白天一部分人轮番举起假人、靶子用以迷惑敌人,消耗敌人的弹药和精力;另一部分人悄悄隐蔽到敌人附近,冲锋号吹起,即刻冲到敌人阵地上,打他个措手不及。到了晚上,则袭击敌人抓俘虏,收缴武器弹药装备自己。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偷袭敌人的山头据点。
  1951年4月,何祥礼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5次战役,主要是攻占N350高地。当时因为部队主要力量集中在正面,两侧兵力薄弱,使美军趁虚而入,从两边包围了部队,两侧的兵力受损较重。在那次战役中,何祥礼所在的十二军损失较小,还俘虏了敌人的一个团长、两个营长。“后来,在沈阳评战的时候,十二军立的是集体一等功,军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我们连是集体二等功。”何祥礼说。
  1952年,何祥礼因表现优秀,担任一百团一营二连炮兵班副班长。那时用的是六零炮,六零炮是小炮,一门炮6个人,一个班共18个人,负责三门炮。一门小炮由2个人分掮,一人掮炮身,一人掮炮架,其余4人掮炮弹。何祥礼是瞄准手,负责拿炮架和瞄准器。何祥礼记得,在反击敌人的七六三战斗中,上级命令他们去袭击敌人的一个旅部。那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天上还下着大雨,看到掮炮身的战士体弱,何祥礼就好心让他掮炮架,自己掮着炮身跟着营长往前赶,到了阵地要架炮时,掮炮架的战士还没赶到,炮架不起来。营长严厉地批评了何祥礼,情急之下,他就用胳肢窝夹住炮身发射炮弹,其间,负轻伤3次仍坚持射击,20分钟发射了43发炮弹,压制了敌人火力,有力支援了突击部队。当时,炮筒子都打红了,何祥礼的棉衣也烙着了,身上被烧伤。在这次战斗中,何祥礼立了三等功,遗憾的是,这枚奖章被孩子弄丢了,幸好证明书还在。
  战场上得了夜盲症
  夜盲症,当时战士们叫“夜蒙眼”。为了多打胜仗,战士们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放哨,到了战场挖坑道,敌人来了就打,敌人退了继续挖坑道,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阵地上不能生火、不能冒烟,渴了就抓把雪塞进嘴里,饿了吃一口牛肉炒面,一天吃一次,一次只能吃一酒盅那么多,不能多吃,因为吃了牛肉炒面再喝冷水肚子会膨胀。再就是吃国内运来的用小麦面、玉米面加白糖做成的压缩饼干,一次也只能吃两片。由于长期没饭吃,营养供不上,部队战士都得了“夜蒙眼”,很快引起了上面的重视。苏联和我国政府先后运去了猪肝、牛肝、羊肝、马肝、驴肝,切成片不放盐煮熟,连汤带水吃喝,神奇的是,13天过后,战士们的视力就恢复了。
  三次回国接新兵
  何祥礼告诉记者,在朝期间,他还回了3次国,都是去沈阳接新兵补充志愿军兵源,每次大约半个月时间。“战斗中牺牲的士兵太多。”他还记得,新兵们被要求坐在火车厢中间,不许说话,不许发出任何响动,四周则用炮弹、武器箱子伪装,以应付板门店国际组织的检查。
  和朝鲜人民共度难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朝鲜军队是分开的,所以士兵们并没有机会和朝鲜人进行深入接触。但对何祥礼来说,因为共同经历了战争,在心里就与朝鲜百姓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谊。现在的他在看新闻时除了中国,最关注的就是朝鲜,甚至想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当年的战场,亲眼看看朝鲜的变化,告慰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亡灵。
  何祥礼回忆称,当时,美军施毒严重,部队行军没有安全的水吃,朝鲜老百姓就主动给中国部队指没有放毒的水井的位置,士兵们没有菜吃,也会买朝鲜百姓种的洋芋、白菜等。战时,朝鲜人的生活特别艰苦,美军的飞机在上空不停轰炸,烧毁了许多百姓的房子,没有房子住,半夜冻得哆嗦的朝鲜百姓只得跑到部队上,和士兵们挤在一起睡。饿了,他们就拿着空碗讨饭吃,士兵们对朝鲜百姓很友善,虽然他们的粮食也不够,但总是会从不多的食物里分出一点给朝鲜人。为了方便沟通,部队里还配有专门的翻译,何祥礼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朝鲜语。
  就这样,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战了3年,1954年,何祥礼才最终回到祖国。
  复员返乡搞建设
  回国后,上级将何祥礼调到福建,连休整带练兵,在福建呆了一年。1955年4月,何祥礼复员回家,组织上先后安排他在柞水县西川、东川、曹坪乡及镇安县崇家沟当书记;1962年9月,在商洛地委党校学习;1966年回到家乡当了3年大队长、29年生产队队长,直到2008年。
  现在,何祥礼和老伴定居在柞水县下梁镇解放村二组,在战争中的几次负伤让他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很知足,他说现在政府每月还发给他400多元的生活补助金,加上养老金、农村低保,每月的零用钱足够了。“不欠外债,不愁吃穿,2儿4女都很孝顺,儿孙们也经常回来看我,这就是老来福啊。”
  只是,每当晚上睡不着觉时,老人会不由自主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他一遍又一遍的回想当年在朝鲜抗战的细节,努力回忆着每个战友的脸庞,“在朝鲜时,我们的副班长姓尹,是四川人,抗美援朝结束后,我们一起退伍了,后来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还活着没。”老人喃喃地说。老人的老伴告诉记者,老人非常怀念当年的战友,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和战友们联系上,一同见证今天的和平昌盛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