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铭记祖父传承的良好家风
杨经纬
文章字数:1839
  祖父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但他那刻苦好学、勤劳质朴、仁厚正直的人品德行,以及由他传承和身体力行的“杨门家风”,却永远铭刻在我们后辈人的心中。
  祖父没有上过学,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衷,一方面东挪西借供我父亲上学读书,一方面刻苦自学识字。他常利用一切机会请识字的人给他教念。父亲参加工作后,给祖父买了一本《四角号码字典》并教给查字方法,祖父如获至宝,日积月累地认识了许多常用汉字,也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祖父这种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对我的父辈乃至后辈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感召力。
  祖父刻苦好学,善于思考,虽是一个没进过学堂门的庄稼汉,却具有很强的是非曲直辩析力和审时度势的洞察力。在“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前几年,祖父曾与多位亲友私下里谈论“大跃进”的错误,为秉持真理、敢为人民鼓与呼的彭老总的遭遇深抱不平。1966年初春的一个晚上,表祖父樊景耀来到我家,与祖父在一起谈论当时的国内乱势。祖父忧心忡忡地对表祖父说:“中央可能出了奸臣,你不信往后看,国家还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果不其然,“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元旦节,李河公社书记牛振山来到我家,祖父高兴地对牛振山说:“现在,中华民族的灾难已经结束了,后边将会有一个空前的盛世展现。”他还即兴撰吟对联一副,内容是“华开正红千载盛,叶绽常绿万年兴”,把华国锋、叶剑英的姓氏嵌在联内。牛振山听后高兴地给传扬出去,那一年的春节,许多人家的大门上都张贴着这副对联。
  祖父为人宽厚善良、乐于扶贫济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遇到三年困难。祖父怕饥荒夺去我兄妹幼小的生命,经常到附近的高山深沟处剥树皮、挖草根,掺合一丁点玉米面蒸成窝窝头让我们充饥。在此期间,经常有衣衫褴褛的人上门乞讨,凡是上我家讨饭的,祖父都和颜悦色地送给他们两三个窝窝头。当时,我们有两家远房亲戚,由于子女多,家中经常揭不开锅。祖父知道后,把我家非常紧张的一点粮食匀出来,帮他们渡过难关。祖父这些淳朴善良的言行举动,对我们兄妹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决定并开始平反冤案错案。由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十年动乱的阴影中走出来,有些人缺乏实事求是的勇气不愿纠错;挨过整的一些人怨气很大想算旧账。针对这一倾向,祖父多次对下乡到我家的公社书记牛振山说:“你一定要耐心做好受过整的人的思想工作,开导他们肚量放大些,要忘掉过去,不要冤冤相报,仇恨越结越深。”祖父一席话说得牛振山连连点头,他握住祖父的双手说:“你老看问题站得高,看得远,肚量大,真是一位农民政治家呀!”“文革”前,我叔父担任大队支书多年,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挨批受整,吃了不少苦头,三中全会后他又重新担任了村上主要干部。由于受宽厚待人家风的影响,叔父不但没有打击报复当年整过他的人,而且在一些人遇到特殊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相助。
  “文革”动乱中,叔父被打成“四不清”干部,上了数十次批斗会仍下不了“楼”。1966年6月份的一天,一名姓王的造反派来到我家,让我祖父写一份能整倒时任李河公社书记刘振民的证言材料,并承诺若按他们的口径写,可减轻对我叔父的处罚。但祖父没有屈从他们的威逼利诱。祖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刚直不阿,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不搞落井下石,保护了党的好干部。在极“左”路线肆虐的“四清”运动中,社教工作组在我们当地搞了第二次“土改”,没收了地主成份家中的一些财产分给贫下中农,当时也给我家分了一个比较“高档”的黑油漆大立柜。但祖父坚决不让我们往家中抬,他认为1951年“土改”时对地主家的财产已作了处理,二次又分人家财产不符合党的政策。在“四清”运动结束后的10多年间,那个让人眼红的大立柜还一直放在大队的会议室里,直到1979年后才被其主人抬走。事后有不少人问我祖父为啥能有先见之明,祖父淡然一笑说:“道理很简单,君子生财要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得。”
  祖父一生崇尚俭朴,反对铺张浪费。到了晚年,我和弟弟考虑祖父辛苦劳碌了一生,准备给他修建一座像样的墓碑,祖父坚决反对。并让我们当着表祖父的面作出保证,在他去世后只给他穿三身寿衣,而且不准请乐队大操大办。我们看祖父的态度很坚决,也只好流着泪向他作了承诺。祖父去世后,我们遵照他老人家生前的遗愿,没有请乐队、没有摆酒席,从简办理了后事。
  我无限感恩我的祖父,他的言传身教,让我耳濡目染,学会怎样做人做事,使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忠实履行了一个公务员的职责。今天缅怀祖父,就是要将祖父身体力行的优良家风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