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功夫农民
文/图 记者 李亮 左京 王涛
文章字数:4239
  书法也是丁钊的爱好之一
  隔山打牛,在巨锤的作用下,隔着丁钊的手掌,6页瓦瞬间成为碎片。
  钢筋锁喉,这是丁钊最拿手的绝招。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机缘巧合他自5岁起就开始练习功夫,从民间师傅教授到去专业学校练习,18岁时,他所练的功夫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已在市县多次比赛中获奖。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在一次即将参加大赛前夕,父亲病重,他的机会就此错失,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之后,在生活的所迫下,他出外寻找工作,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考验。几十年过去,38岁的他依旧生活在乡村,虽然经济仍很拮据,但他练习功夫的习惯依旧未变,他坚持将中国功夫传授下去的意志未变,他始终相信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结缘民间师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在商州区大荆镇街道上见到了丁钊。他与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个高个子,体型中等,有着健康的肤色、厚实的肩膀和健硕的身材,单单从气质上就可看出常年练功夫的他与别人不同。丁钊本是商州区牧护关镇小韩峪村人,因为孩子在大荆镇上学,他和媳妇就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个房子,以便照顾孩子。
  来到他租住的屋子,这是一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除过摆放一张床和一个放有废弃电视的桌子外,就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架子,架子上放着很多杂物,其中包括一些纸张和毛笔,但似乎这些摆设并没有过多引起人的注意,更引人注意的是木板上方墙上挂着的许多练功夫用的器械,其中有握力器、双截棍、飞刀、绳彪等,还有一双显眼的拳击手套,据说这是丁钊曾经获得冠军时的奖品。
  丁钊有着极其贫苦的童年。他的家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那时候吃一口白面馍也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吃上肉了,就连穿的衣服也都是家里大一点小孩穿烂的补了再补。而让丁钊庆幸的是,他的童年虽然贫苦,精神上却是愉快的,因为他结缘了功夫。
  那时候,村里长辈中有一个爷爷略懂功夫,父母知道练功夫能让人身体变强健,于是几个哥哥从小就跟着这个爷爷学习功夫,丁钊也不例外。5岁的他经常跟在哥哥后面比划,不久,爷爷发现他学得很认真,便很细心地教他,那时起他就开始学起了八卦掌,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爷爷练习,一闲下来,他也会去找爷爷,勤奋的他功夫基础越来越扎实。
  到了8岁时,他的功夫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了。这一年,他跟随爸爸到渭南的姑姑家做客,在姑姑家期间,他经常会抽空练习村里爷爷所教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练习时被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看见,于是,他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二位师傅。这位老人也是一个常年练功夫的人,他最擅长气功和养生气功,只不过老人的身体已难以支撑日常的练习。老人见丁钊基础好,又是一个个性善良的孩子,即便学习功夫也不会危害社会,便有意将昔日所学教给他。通过勤学苦练,二十几天过后,丁钊已经将老人所教授的功夫要领全部掌握,老人很是欣慰。后来还曾听姑姑对他说起,老人有一次居然在看他练习时落泪了,老人高兴的是他的所学后继有人。
  说来也巧,一次,他在姑姑家门口练习功夫,一位化缘的僧人路过时停留了一会看他练习,之后,僧人便与姑姑商量,想教丁钊练习其他功夫。姑姑随即答应了,僧人在姑姑家住了十几天,给他教了铁砂掌、隔山打牛、钢枪刺喉等功夫,并指导他练习。也许是丁钊有基础,他很快就掌握了这几门功夫,僧人在教授过程中还曾说:“功夫,非有缘弟子不传”,他曾走过大半个中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教授,遇到丁钊,他也欣喜不已。
  到专业学校练习
  13岁的丁钊,功夫已经有了很深的基础,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丁钊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虽然工资微薄,生活拮据,但在他看到丁钊功夫方面的天赋后,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把他送到了咸阳市人民拳击武术学校学习。这个武术学校是丁钊的一个亲戚给介绍的,亲戚刚好在咸阳,平时也可以照顾丁钊。
  来到学校后,丁钊开始了刻苦的练习,在那里他主要练习拳击、散打和截拳道。学校有一个师傅很是赏识他,总是抽时间教他。丁钊对这位师傅毕恭毕敬,十几岁的他为了感谢师傅,常常给师傅端饭、洗衣服、缝被子,师傅也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遇事总是教他。一两年之后,丁钊在学校里已经表现很突出,那时学校也会经常举行比赛,丁钊总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他17岁那年,学校组织了一个比赛,邀请全省800多人参赛,丁钊在此次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冠军。“虽然练习很累,但从不敢忘记前面两位师傅的嘱托,一定要坚持下去,将功夫发扬光大。”丁钊说。
  18岁那年,丁钊获得了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他被学校保送参加西北五省跟东北三省的武术比赛,这也是他人生历程中最大的一次比赛。师傅对他说,这次比赛以他的实力,定能取得好成绩,之后他还可以被保送参加北京国家级武术队,到那里练上3年后,即使不参加国际比赛,以他的功底,至少也能做个省级武术教练。这是师傅给他的规划,他心想只要自己勤学苦练,一定能让师傅的愿望成真。然而,生活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比赛前夕,丁钊收到家里发来的电报:父亲病危。在痛苦与不舍下,他随即告别了赏识他的师傅,先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父亲。原本他想着离比赛还有一段时间,他也不会耽搁比赛,然而,这一离开,他的人生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他回到家之后,发现父亲患了疟疾,病情很重,因为没有钱到城里看医生,只是服了一些中草药。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极其黑暗,父亲的病不见好转,他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比赛临近,他却无法抽身。在比赛和父亲之间,他只能放弃比赛。
  4个多月过后,父亲身体恢复一些,渡过了难关。丁钊离开了家,再一次回到学校看望师傅。他将家里的情况告诉师傅,他将自己4个多月来的所想告诉了待他如亲儿子一般的师傅。他说,在父亲病重期间,他明白了钱对贫穷人家的重要性,他已经想清楚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应该负起这个家的责任。虽然他舍不得学校,舍不得教授他的师傅,但他无力去改变。
  一辈子的坚持
  这一年,丁钊放弃了在学校的练习,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先是来到西安,希望在大城市寻找到一些赚钱机会。
  第一份工作,他记忆犹新。在火车站附近一家餐饮店打工,一个月后,对方不给发工资,并与他起了争执。当时餐饮店的厨师拿炒菜的锅打他,他下意识地一阻挡,结果把锅的握手给折歪了,对方一见,立即喊来了老板,老板顺手拿起一个筷子笼砸他,这时,他直接拿起筷子顶住喉咙,靠气功把筷子折断了。他的这一身功夫让对方震惊了,他来这里打工一个多月,从来没有显露出这个本事,对方立即给他拿了100元钱,虽然他当月的工资应是180元,但年轻的他还是知足离开了。
  之后,丁钊当过建筑工人、保镖,还开过煤厂,但是,他始终谨记几个原则:不干任何违法乱纪的事,不靠功夫欺压他人,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在丁钊开煤厂期间,因为他讲诚信,生意一直很好,但善良的他在厂子效益最好时把煤厂让给了哥哥。“哥哥比我年龄大,当时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没一份正式的工作,肯定不行。”丁钊说,亲情在他眼里大于一切。
  厂子让给哥哥后,丁钊回了一趟家,他见父母年龄已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就决心回到家乡谋生。他买了几台小型挖掘机,在家乡附近接一些活,除了能赚取生活费,还能照顾父母。如今,他的挖掘机还在大荆镇的租住屋门前停着,生意已经大不如以前,很长时间都不发动一次。
  虽然从18岁起,丁钊就离开了武术学校。但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对功夫的练习。即使在西安打工期间,他每天也是四五点起床,悄悄练上一段时间,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早晚,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练习功夫一天都不能间隔,否则一生都会练不好。”丁钊说。
  现在,他每天早上4:10起床,跑步6公里到附近的清明山上练习,早晚各两个小时,每一个动作他都要坚持600余次,他所练的功夫已被镇附近多人知晓。在我市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启动仪式上,他还展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铁砂掌、隔山打牛、钢枪刺喉等。现场,他将6片瓦放于胳膊下,用约为30多公斤的石杵子砸在胳膊上,6页瓦全部粉碎,他的胳膊依然完好未损,引发群众一阵惊叹。
  丁钊说,这么多年他已抽空拜访了40多位师傅,他不仅不会丢失自己以前所学,还要通过日常的练习更加巩固这些功夫,以期有机会传授他人。
  善良如他
  丁钊还有个爱好就是绘画和书法,每天除过练习功夫外,他还要花上3个小时练习书法和绘画。“白天的时间不能耽误,要挣钱养家,晚上的时间极其珍贵,要练功夫,还要练习书法绘画,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丁钊说。
  丁钊的书法和绘画虽是自学,但其笔法刚劲有力,绘画也是栩栩如生。那是去年清明节,他受朋友相邀,去附近清明山上烧香拜佛。那天他刚从工地回来,衣服又破又脏,没来得及换就来到了山上。他听到看管寺庙的人谈论,原本庙里的柱子上刻有一条龙,极其生动,经过多年岁月的涤荡,如今已参差不齐,早已不见其样子了,几次想找人来修,但就是没有钱。丁钊听后,毛遂自荐,说愿意无偿修补。对方一看丁钊的“寒酸”样,质疑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便让他在地上先画一条龙试试。只见少许时间过后,丁钊已画好,对方大加赞赏,于是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丁钊大多都是在山上度过。
  丁钊是一个热心人。孩子在大荆镇小学念书,他经常帮学校义务干活,即使家里再缺钱,他也不收一分钱回报。去年6月份,丁钊路过西安钟楼,因为两个女大学生不小心将一个路过的黑人脚踩了,几个一起的黑人试图找寻女学生的麻烦,一直堵着不让离开。丁钊见状,立即上前劝解,对方却试图打他,身怀功夫的丁钊并没有因此动手,还是好言相劝,最后他替两个学生出钱赔偿,才以此了事。“学生娃都没有钱,事情发生了,也不能靠力气解决,只能劝解,人总是以和为贵的。”丁钊说。
  丁钊还是一个善良的人。2013年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当时他在商州城里一个小摊前吃米线,正吃时,一个衣着破旧的老太婆来到了摊前,看了又看,并怯怯地问老板,她只有1块5毛钱,是否能给她做一碗米线。老板听后拒绝了,而丁钊叫住了老太婆,请她吃了米线,他还怕她吃不够,在周围买了几个包子给她。吃完饭后,丁钊硬是塞给了老太婆20元钱,即使他身上当时总共只有30多元钱,回家坐车要花费8元,付完米线钱就所剩无几。“我做的都是应该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将丁钊身上的品质全部展现出来。
  采访结束时,丁钊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借媒体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让国外的人知道中国有这样的功夫,商洛有会这样功夫的人。他还希望有愿意学功夫者,与他联系,他愿意倾囊相授。“未来,我还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我一直在行动的路上。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我要让全世界人了解中国功夫。”丁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