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代人的商中情结
瞿晓苍
文章字数:1556
  女儿开学那天,尽管家离商中很近,但我执意要去送她。看着女儿背着书包,朝气蓬勃地走进商中大门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25年前这个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送我上商中的情景,仿佛也看到了50年前爷爷挑着铺盖卷拉着父亲来商中求学的身影。50多年来,我们一家三代与商中这所百年名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65年的夏天,父亲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这在那个起早贪黑挣工分却填不饱肚子的年代,考上了中专,就意味着端上了公家饭碗,这当时在我们那个山村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可高兴了两天后,爷爷和父亲却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是上旱涝保收的中专还是前途未卜的商中呢?原来在父亲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父亲初中的校长李老先生翻了两座山,走了60多里山路急匆匆赶到我们家,对爷爷说:“你看娃学习这么好,你们家条件也能供得起,不如让娃继续上商中,将来考个好大学。”爷爷思前想后,犹豫了好多天后,最终还是被李老先生的诚心感动,在乡亲们一片疑惑与不解中,爷爷挑着铺盖卷将父亲送到了商中。上了商中后的父亲学习更加努力,成绩一直稳居班里前三名,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爷爷和李老先生的期望,考上一所好大学。可好景不长,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也毫不例外地影响到了商县县城,学校停课,学生串联,就这样,父亲短暂的商中生涯就结束了。这成了父亲终生的遗憾,记得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不好好学习或者是逃学的时候,他不打骂我们,却总会给我们讲他在商中学业未成的遗憾,渐渐地,这也变成了我们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1990年夏天我参加了中考,考试前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去看考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入商中的大门,近距离感受当时全商洛地区最好的中学,宽大的操场、漂亮的教学楼、碧绿的梧桐树……这一切与我曾经就读的农村中学、小学有着天壤之别,由于第二天要考试,我只是匆匆看完考场后就离开了。由于发挥失常,中考结果不是很如意,看着别的同学得意地拿着中专录取通知书,而我却等到的是商中的录取通知书,心里很是难受。看到我不高兴的样子,父亲只是轻轻地说:“商中那么好,只要下功夫学,三年后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我当年商中没上完,现在就看你啦。”那年9月,父亲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驮着我进商中的大门。在那个真真正正“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高考升学率不到百分之十的时代,对于怀揣大学梦的高中学生来说,高中生活的全部就是“苦读”两个字,三年的商中生活,到处都留下我学习的身影,教室里、宿舍中、花园旁、路灯下……这三年间,父亲到城里办事时总会到学校来看我,我也总会带着他在校园里转转,每次他都会给我讲当年他曾在哪里学习,哪块地方曾经是什么样,看得出他依旧非常怀念他短暂的商中生活。1993年夏天,经过“黑色七月”的煎熬,终于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尽管学校不是很好,但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能应届考上本科大学,在当年实属不易。记得我拿回通知书的那天中午,我们全家都沸腾啦,爷爷尽管一字不识,但他却拿着通知书翻前翻后看了几遍,当父亲一字一句给全家念完通知书的内容后,我发现他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商洛工作,单位离商中很近,这些年来,周末时我经常会一个人或带着女儿去商中校园,看商中的变化,看我曾经学习和住宿过的地方,给女儿讲我和父亲当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年中考过后,尽管女儿有好多选择,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坚持要上商中,我感到很欣慰,这或许就是我们家与商中注定的缘分吧。当我在电话里告知远在外地的父亲后,他连说两句“我们家第三代人又要在商中上学啦!”通过话筒,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几千里外父亲的高兴和激动。如今的商中,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比我和父亲当年上学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相信,在这所百年名校,在这所知识的殿堂里,在她爷爷和父亲曾经就读的母校,三年后的女儿一定能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