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群众在致富路上充满信心
——镇安县正河村精准扶贫侧记
文章字数:1595
  深秋时节,落叶飘飘,万物已开始凋敝休眠。高峰镇正河村一组20余位群众依然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正在镇安县杰维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兰花温室大棚紧张地施工。
  在施工现场,我们看到,占地11亩的10个大棚种植基地已现雏形。在正河村像杰维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一样的小微企业共有5家,有种植兰花的,有栽植苗木的,有酿造桑葚酒的,还有发展文玩山野核桃的。他们是在县委政法委的帮扶下,进行这种探索的。
  企业带动,脱贫路上建靠山
  “今年多亏了阴杰他们弟兄俩,我们这些妇女到他们那干活,做些土地整平、小管件搬运等活,还把家照顾了,一个月能挣2000来块钱。”在杰维公司打工的李相会说。
  “我们家以前也是贫困户,住在正河村七组山垴上,靠政府的帮助渡过了难关。”杰维公司总经理阴杰笑着说,“因为家里没钱,我们兄弟俩上完初中就出来闯,现在也算小有成就,想帮助家乡人共同致富。不仅要让他们在基地打工,还要进行培训,并保本发放种苗让他们发展兰花,由我们统一收购出售,利润归农户所有。”杰维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包扶贫困户12户,安排8名贫困群众到基地打工,新基地建成后可安置就业20余人。
  高峰镇将打造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吴承忠回到老家开办祥林酒业公司和蚕桑加工厂。吴承忠介绍说,“我们公司用工主要是当地贫困户,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如果员工把不用的工资入股后,还可增收30%以上。”厚道农业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包扶了18户贫困户,正在进行岗前培训,工厂正式投产后,可安置就业30余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镇安县振兴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在张家片区组建苗木种植、中药材和特色养殖3个合作社,吸纳会员89户,其中贫困户56户,该公司还包扶贫困户15户。
  目前,5家小微企业和4个农民合作社对口包扶贫困户57户,占到全村194户贫困户的30%。
  干部帮扶,致富路上添动力
  “现在好了,今年帮扶单位帮忙联系修了砂石路,还架了平板桥,再也不用担心娃们雨天上学过河难。”陈定武说。原来,正河村三组35户群众住在高山上,一到雨季坡陡路滑,还要过一条大河,孩子上学就成了大问题。驻村工作队长袁业主了解情况后,立即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了30万元通组路及修桥项目,彻底解决了105人出行难问题。
  “不是王书记,我两个娃今年就要辍学了。”张庭福感激地说。张庭福家里7口人,父亲和母亲都已70多岁高龄,体弱多病常年住院治疗,加上3个孩子同时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孩子的学费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包扶他们家的王新桥书记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们申请了1.2万元贫困家庭助学资金,并自己出资1000元,帮助3个孩子完成学业。
  自2014年包扶正河村后,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技策略,为贫困户及企业争取精准扶贫贷款487万元,举办技能培训6次,协调部门资金110万元,落实基础设施项目8个,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机制保障,发展路上增信心
  “之前村上就让我们发展白皮松和兰花,我们害怕卖不上价钱一直不敢种。现在加入合作社,并提前签订了购销合同,苗子由他们免费发放,成熟后合作社和企业统一收购出售,这样我们就放心了。”桦皮松种植户韩生炎感慨地说。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村上举办核桃、魔芋、白皮松知识好几期培训,政法委领导自己还给我3000元钱让我发展了3亩魔芋,今年就卖了6000多元。”魔芋种植户沈吉富深有感触地说。
  正河村第一书记张家升说:“开始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有的认为不如打工挣钱快不愿发展,有的发展了害怕效益不好又不会管理荒废了。我们单位筹资10万元建立‘以奖代补’基金,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和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成效显著的进行奖励,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在帮扶过程中,政法委探索实行“企业+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奖励资金24万元,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帮扶单位、镇村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2014年实现脱贫34户116人,2015年计划脱贫40户128人,在2016年底全面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已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