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锲而不舍地行进在扶贫攻坚路上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定点扶贫商州侧记
文章字数:4638
  深入一线调研,确定扶贫项目。
  改善教学条件,邮政扶贫让孩子们乐有所学,学有所成。
  真扶贫、扶真贫,邮政人坚持把扶贫工作推到第一线。
  邮政扶贫项目为村民带来美好生活

  邮政扶贫项目为村民带来美好生活
  道路通,百业兴。
  不畏严寒酷暑,邮政扶贫永不停歇。

  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是很多有爱心的企业家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常做的事情。但有这样一个企业,17年如一日帮扶商州,投入大量资金,奉献真情大爱,永远行进在扶贫的路上,真正将扶贫进行到底,演绎了一曲曲扶贫帮困的大美赞歌。
  这个企业,就是有着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从1998年开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原国家邮政局)带着对秦岭南麓深处贫困山区人民的不变情怀,在17年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扶贫项目,促进商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脱贫群众为中国邮政扶贫项目所立的“功德碑”上,镌刻着中国邮政与商州人民的深情厚谊。
  一个信念:真扶贫,扶真贫
  “秦岭最美是商洛”。
  位于秦岭东段南麓的商洛市核心区商州,环境优美、生态宜人,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沃土。但商州山大沟深,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我们这条路,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用品拉不回来,农产品运不出去,群众生活苦焦的很。”10月28日,在牧护关镇铁炉子村东峡,村民方岐连在寒意瑟瑟的秋雨中带着孙子,行走在刚建成不久的通组水泥路上。当正在验收道路质量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商洛市分公司调研员王林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驻商扶贫联络员刘吉尧与方岐连老人交谈时,老人说他们这里以前的交通,那真是不便。
  “现在国家邮政集团公司给我们把路硬化后,你看这下雨天脚不沾泥,我这些上年龄的人也不会轻易摔倒,还有现在这行车、运输货物都方便的多啦!”说到现在的通组路经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投资硬化,方岐连老人高兴地说,自己住的地方这么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家门口世世代代行走的土路变成水泥路,是自己以及村民做梦都想像不到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扶贫中选点科学精准,将每一个扶贫项目都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牧护关镇铁炉子村东峡就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落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早在2003年到2005年连续三年间就对东峡进行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扶贫。
  对穷山沟的真情扶贫,村民都记在心里。而对于10多年前的扶贫项目,合镇并村前的原东峡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明至今仍了然于胸。
  张家明说,在2003年邮政总局投资4万元,把东峡村用水的问题解决了;2004年又投资5万元,把全村的道路给修通了;2005年又投资3万元,修通了三、四组的通组路。今年又给投资了5万元,修通并硬化了最后一条通组道路。目前,东峡村的通组路,全部都硬化到头了!
  “昔日,群众做梦都想致富。可是,种种客观条件制约了山里人梦想的实现。如今,路修通了,山里群众的梦想就会实现了。”走在北宽坪镇于家山村邮政扶贫建成的通村公路上,区扶贫局副局长南建存十分感慨。
  于家山村地处商州、洛南、丹凤三县区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边远高寒贫困村,交通落后一直是制约村上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2006年,中国邮政投入扶贫资金4万元,修建成一条长4公里、宽4米的出境路,解决了于家山村及邻村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的困难,为于家山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本着真扶贫、扶真贫的思路,从1998年至今,主要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驻商扶贫联络员刘吉尧说,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本着扶真贫、真扶贫这样一个信念,连续不间断地投入大量资金,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路、桥、水等基础设施,旨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村民生活问题,使山区土特产运出大山,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17年来,通过邮政扶贫结合政府项目,已累计在商州建设村(组)路86条135公里,有3600户2.6万人受益;修建桥梁27座240多米;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5处,解决了1.5万余人的饮水难题。
  一种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个调子唱到底
  让山区群众脱离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17年前的初衷,也是历任扶贫干部坚持不懈的孜孜追求。
  板桥镇板桥村的韩村,风景如画,旖旎迷人。其实,在2000年,韩村就与板桥村合并了。但是,人们一直还是习惯称它为韩村。
  “为了给我们找水源,邮政扶贫干部把命都豁出去了。”村民老刘讲起邮政扶贫干部的事迹历历在目。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02年,邮政扶贫干部余群智远离北京,常驻商洛。一次,在和当地扶贫干部一起考察人畜饮水工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劳累过度昏迷,经抢救才苏醒过来。从山上向下鸟瞰,整个村庄呈月牙儿形状,村前小河流过,村落里袅袅炊烟升起,棵棵桃树花满枝头,排排杨柳悄然透绿,听孩童嬉戏,狗吠鸟鸣,一派安宁平和景象,这正是邮政人扶贫汗水的结晶。
  考察扶贫项目期间,邮政局的扶贫干部一星期要跑好多趟。车停人不停,需要实地考察,没有相当的责任感一般人难以坚持下来。据商州区2006年年鉴记载,当年邮政扶贫干部在对全区20多个乡镇、办事处,40个行政村的50个项目实地考察论证中,一月行程约2000公里,彰显出邮政人的真扶贫精神。
  1998年至2006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派扶贫干部8任、16人;从2008年开始至今,陕西省邮政公司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委托,开始代为开展邮政扶贫工作。为此,陕西省邮政公司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组,并选派专人负责扶贫项目的审核和实施工作。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个调子唱到底。”17年来,尽管邮政扶贫干部历经变更交替,但为山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心系商洛,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始终没有变,保持了扶贫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质量是扶贫项目的核心,从立项到验收不实地考察绝对不行。”承担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第十任扶贫工作的商洛分公司调研员王林和中邮集团公司驻商扶贫联络员刘吉尧在大荆镇黄山村一边验收通组路硬化工程,一边介绍邮政扶贫是如何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历年来,邮政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组对每一个项目都严格按照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专门召开项目启动会,邀请区委、区政府联系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书记、副区长及扶贫局、教体局、团委、交通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和项目区的镇村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签订项目责任协议书,扶贫工作组、扶贫局、镇办和项目村主要负责人全部签名,压实各级工作责任。扶贫组就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四个第一”的原则,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施工进度第一和资金安全合理使用第一”,要求项目自筹资金要足额到位,要有包抓责任人。
  邮政的每个扶贫项目都成立质量检查小组,认真做好工程的质量监督。扶贫工作组会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严格检查监督。工程验收必须要有关资质部门提供质量检验报告,质量检验报告合格,方能通过验收。
  “邮政扶贫以前是这样做的,今后仍然要这样做,要真正将扶贫进行到底。”王林介绍说,邮政扶贫的立项、考察原则和验收标准,始终不会改变。
  一个心愿:惠民爱民,关注民生
  板桥镇岔口铺七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邮政扶贫干部的面前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一天,是2001年的一个大雪天。因为,这天板桥镇岔口铺七组的村民告别了煤油灯,用上了电灯。与老人有同样感激之情的村民拿出自家的核桃、板栗和鸡蛋,敲锣打鼓感谢邮政扶贫干部为他们带来了“光明”。
  这是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遵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群众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设计扶贫项目,规模不摊大求全,所选项目当年完成的真实写照。
  2012年春节后,一位中年妇女拉着邮政扶贫干部的手,哽咽着转达母亲临终时的嘱咐:“感谢邮政救了我们全家!”这位中年妇女是地处312国道大赵峪办事处梁铺村的贫困老人冀叶的女儿。
  2001年,邮政扶贫干部考察期间发现,80多岁的冀叶老人与46岁的女儿和3岁的孤孙女生活在一起,家境十分贫寒。看着家里仅有一口锅、一盏煤油灯、一床被子、一盘石磨的冀家,邮政开始了帮民扶贫脱困之旅。3年以后,冀叶老人的家境变了,女儿在镇上摆起了摊位,有了收入,孙女也上了小学。
  这是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帮贫不帮富,扶勤不扶懒,扶主动不扶被动,务实不务虚,惠民爱民,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基本生活、生产问题,不搞大工程的具体体现。
  金陵寺镇金陵寺村有3个自然组分布在半山腰,由于地势险要,村民吃水、出行极为困难,卖猪购化肥,不是人抬背篓背,就是肩扛扁担挑……
  邮政用扶贫资金购买了5台风钻机,在悬崖峭壁凿石引水,终于在万般艰难中,用一年半时间,给村民引来了山泉水,修建了2.5公里的出山路。从此,村民饮甘泉,天堑变通途,过上了盼望的好日子。
  这是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扶贫对于移民搬迁的不考虑,撤并的学校不考虑,城市集镇项目原则上不考虑,重点考虑乡村项目结出的果实。
  信步在三岔河镇火神庙小学的校园里,芬芳美丽的花园、绿意盎然的树木、活泼向上的学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深刻变化,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长期关心和扶助密不可分。
  2000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拨付30万元扶贫资金,于2002年建成10间3层“中国邮政希望小学”。随后,邮政又捐助课桌220套、电脑5台以及书包、文具和衣物,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183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商州投资修建希望学校38所、为学校更换或购置桌椅板凳4200套、帮扶资助贫困大学生及中小学生2300人,点燃了山区人未来的希望。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有地缘性因素,但贫困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科技知识和新生事物反应慢,观念陈旧,信息闭塞是根本障碍。
  基于此,17年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注重“变输血为造血”,坚持“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始终坚持对山区百姓进行培训,通过订阅发放科技报纸、组织科技培训,来帮助农民寻找致富渠道,拓宽经济发展思路。同时,注重发挥邮政业务的优势和特长,把科技、信息知识送下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商州共培训公务员115名,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1场次培训5万人,定购农村科技报刊3.6万份,使项目区广大群众有了新观念、新技术。
  牧护关镇竹园村,2014年被确定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商洛分公司的“双包双促”党建活动联系点。对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商洛分公司便以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促进竹园村的发展。去年到今年,每年投入10万元推动村上发展,目前已为村上修建了一条通组路,安装了太阳能灯,修建了一座桥,修建了一个供村民游乐健身的广场,让村上面貌焕然一新。
  前不久,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派的第一书记李志翀的努力下,村上又搞起了由8名村民投资的玉米秸秆饲料加工厂,前景可观。
  在“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中,邮政人在扶贫工作上将给包扶的竹园村14户贫困户每户的2000元扶贫资金,不是直接发给贫困户,而是委托给村上的飞鼠养殖场,让养殖场用扶贫资金为每户购买10只飞鼠,按照合同连续3年,每年每只飞鼠按100元的利润到年终分给贫困户,这个扶贫模式也受到了省市扶贫部门的肯定。
  从1998年到2015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已累计在商州投入扶贫资金1360余万元,扶持项目138个,涉及乡镇27个,村组140个,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也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中央赴陕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十七载春夏秋冬,十七个寒来暑往。
  豆蔻渐远,幸福绽放,曾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时至今日,尽管当年的落后山村已变成美丽家园,但商州贫困地区群众的幸福之路,将继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发展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下,绽放出更加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