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葡萄酒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贾建霞
文章字数:1574
  丹凤葡萄酒,之所以传世百年,与其传奇的技艺、传奇的历史密不可分,这里摘取民间流传的丹凤葡萄酒不为人知的历史版本与大家共享。
  上世纪初叶,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中国大地到处一片荒乱,民不聊生,难民遍野,此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许多地方办教堂,纷纷传教。河南南阳正是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的一个传教据点。其时,南阳市许多难民食不果腹,饥肠辘辘,而教堂却经常做一些舍饭来接济难民,让他们饥饿的肠胃偶而得到一些食物的填充。华国为一家正是前来教堂吃舍饭的难民者之一。
  华国为,祖籍山西洪洞县,十九世纪后半叶,祖上因避荒乱和苦焦而逃难到南阳市近郊农村。其时的华国为年少力强,聪明好学,勤劳质朴,去教堂吃舍饭的次数多了,对教堂及其周围的环境也熟悉起来,加之他眼儿活,肯出力,在吃舍饭期间,偶尔帮教堂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久而久之,传教士安西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留华国为在教堂帮忙,干一些勤杂工一类的活计。南阳教堂占地面积大,除教堂建筑物、生活、活动区域外,还有偌大的一块空地,种植着葡萄。葡萄成熟期短,一至二年挂果,三四年便达到盛果期。每年秋天葡萄成熟季节,华国为就作为得力帮手帮教堂采摘葡萄。这些葡萄,被安西曼他们揉碎,放置发酵,酿成当时中国人少见的葡萄酒。帮手华国为经常见安西曼他们举着酒杯,自斟自饮着澄红色的葡萄酒,心里很是惊奇。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华国为在教堂干了不知多少年,也于帮忙间隙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欧洲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安西曼因年事已高,得知意大利要派一名传教士来接替自己的工作,就语重心长地给华国为说:“再来的新人不一定能和你呆在一起,随后你能呆就呆,呆不下去了就外出谋生路。”说着就送给华国为一部无声电影放映机,一是作为留念,二是有个谋生路子。此时的放映机,在全国实属罕见,尽管是无声的,但影像清晰,逼真鲜活,不失为一个令人开眼的洋玩意儿。过了一段时间,安西曼去世于南阳教堂。华国为因呆得不顺心,带着这部放映机离开了这所给予他命运转折的教堂。
  华国为带着这部放映机从南阳出发,经西峡、越潼关、至渭南、入西安,就凭这部放映机在西安糊口度日,生意还算不错。日月更替,光阴穿梭,不觉华国为来西安已有几个年头了,尽管他能身心自安,但家乡南阳情况如何?家里的妻儿老小如何?牵挂和思念折磨得他日不能食,夜不能寝。于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思家心切的他毅然决然地离开西安,从蓝田、经黑龙口,过麻街,越商州,来到龙驹寨,歇息一两天后,又踏上回南阳的征程。其时,恰逢辛亥革命爆发前夕(1911年秋),革命的烽火已遍及神州的每一个角落,河南镇平设立关卡,盘查得非常紧密、严格,华国为见形势危急,无法通过,无奈只好折转身返回龙驹寨。华国为从西安出发时,一朋友写信把他介绍给龙驹寨的一个经商朋友。华国为揣着这封信,找到龙驹寨的这位信中介绍的朋友,就在此住了下来。其时,适逢秋果上市季节,闲来无事的华国为在龙驹寨街道转悠的时候,发现许多人担着担子卖葡萄,经品尝,其葡萄糖度高,品质好,便心情激动,心生灵感——何不将这些葡萄一齐收购,做葡萄酒卖!在他的提议、设计和倡导下,朋友出资,聘请工匠,他负责酿酒,不几日,一个民间葡萄酒作坊就在古老的龙驹寨大地上应运而生,成为丹凤历史上神秘而多彩的一笔。于是,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干红、干白、五味香、传统;如此一路走来,数量剧增,品种琳琅,但工艺不曾更改。
  欧洲人做红葡萄酒,是用橡木桶装。橡木桶因木质粗糙,有醇类物质,与葡萄酒发生化学反应,散发出一种特别的芳香;橡木,有色,年久红色,保持了葡萄酒的颜色。华国为传承至丹凤的葡萄酒,不仅色红,且芳香,用传统的橡木桶装,经年不褪不散不败。而葡萄酒原料——龙眼葡萄以龙驹寨西水沟、茶房一带盛产,因土地通风透光、排水条件好、日照好,而“不用造架,皆攀之树上,待成熟时,满山满谷尽成葡萄世界,殆一天然葡萄园也。”